从西宁机场驱车2个多小时,经过一段无人区,可抵达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黄河上游的龙羊峡,这里高原风光无限好,时而可见壮硕的牦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应该以养殖牛羊为主的青藏高原居民们,如今却在龙羊峡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上养殖起了三文鱼。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了解到,这是当地的精准扶贫项目,为当地拉动人均收入、就业、发展农业和文旅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高原养殖三文鱼生意的背后,也少不了超商对当地三文鱼采购的扶植与对接。家乐福、大润发、麦德龙、农工商和物美等零售商如今越来越多地在进行扶贫项目的农产品采购,而规模、质量和运输则是零售商们考量扶贫农超对接的几大要素。
高原上游来了三文鱼
应米燕是个长相清秀的江南女子,多年前,她从杭州来到青藏高原,看到了龙羊峡,如今她是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龙羊峡”)的董事长。
“大家在超市看到三文鱼,第一反应就是挪威或新西兰进口的,但实际上,中国也有养殖三文鱼的,只是三文鱼属于冷水鱼,需要常年低温,北方的气候适合养殖,但水面有冰冻期而无法全年捕捞。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既能符合冷水养殖要求,又能常年不结冰的地方,直到我们来到龙羊峡,发现就是这里了。”应米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多年前刚来到龙羊峡时,应米燕和她的团队发现这里的龙羊峡水库海拔2600多米,平均水深64米,年均水温12摄氏度,水质清澈,可谓是三文鱼等冷水鱼得天独厚的生长之地。
“但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当地经济发展极为缓慢。比如,我们10多年前刚来时,这里的房屋没有门也没有窗,交通也极为闭塞。而且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居民都以种地或养殖牛羊为主业,收入微薄,且他们很少有吃鱼的习惯。这是我们这些拓荒者需要去改变的,比如进行硬件建设,对当地居民普及相关科学技术,让他们从牧民变成渔民,再升级到现代渔民。”应米燕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
经过考察和投资建设后,民泽龙羊峡采取了科学养殖。第一财经记者在养殖现场看到,民泽龙羊峡拥有龙羊峡水库57万亩水面50年的渔业经营权,从小鱼苗开始进行网箱养殖,以自动化投喂饲料的方式精细喂养,一条三文鱼经过约2.5年的养殖期可进入市场售卖。捕捞时,为减少三文鱼由于应激反应而导致鱼身受损,民泽龙羊峡采取管道吸鱼、电击致晕、割腮放血、直接冰封的方式,完成三文鱼在水面上的捕捞和初步处理。
在民泽龙羊峡的工厂内,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看到,抵达工厂后的冰封三文鱼会经过流水线操作——开膛去内脏、清洗、根据重量自动分类、包装运输等。整个流水线仅10多位工人,大部分靠机器自动化操作。
民泽龙羊峡方面统计,自2009年以来,其持续向龙羊峡库区增殖放流自然增殖品种累计共16.2亿粒(尾),大大提升当地渔民的收入。目前,这些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可为龙羊峡沿岸渔民增收约2500万元。民泽龙羊峡还拟适度引进经济鱼种,如鲢、鳙、鲤、鲫,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目前已初步形成资源增殖、合理捕捞、储运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民泽龙羊峡生产部部长罗占元原本在当地靠种地为生,全家住着破旧的老屋,时常借钱还旧账,还完旧账再借新账。由于龙羊峡发展渔业,罗占元先是成了渔民,又学习渔业科技,成为了现代渔民。如今罗占元一家一年有近20万元的收入。据悉,经过10年发展,三文鱼养殖让库区周边1610户渔民的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提高到了18000元。
应米燕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通过三文鱼养殖,民泽龙羊峡为周边农牧民提供了就业平台。“我们公司共200多名员工,其中95%以上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村民。同时我们还发展旅游服务业,比如越野赛事,带动当地农牧业、服务业、体育、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发展,赛事期间直接及间接消费2000万元,让50%以上的沿湖区域原住民参与到渔业和周边旅游服务业中来,做好精准扶贫。”
疫情之下,零售商助力
一直以来,民泽龙羊峡的三文鱼都通过餐厅、超商、批发商等进行销售,超商的农超对接给其打开销售渠道有很大的支持。然而今年的“三文鱼事件”让三文鱼等水产品销售遇阻。
“我们今年以来的销售业绩只有往年的三成,目前在慢慢恢复,主要是卖给批发商和超商,还有一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但售价很低。”应米燕无奈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方面表示,今年贫困地区水产品销售量下降,为助力贫困地区优质水产品销售,实现渔业产业扶贫,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生鲜产品供应链企业、国际采购企业、电商等在民泽龙羊峡举办青海三文鱼产销对接活动,诸多业者与民泽龙羊峡等青海三文鱼企业进行了产销对接,并达成了多笔初步采购意向,对扩大青海特色水产品市场影响、拓宽青海特色水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渔业产业扶贫、加快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大润发生鲜商品部水产资深采购经理沈兵正在对接民泽龙羊峡的三文鱼。“三文鱼是比较主要的生鲜商品,今年因疫情而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正在恢复。由于进口水产品减少,因此我们今年很多的采购都转向了国内。很多扶贫项目中有不错的生鲜商品,比如鱼类、水果等。当然,对于扶贫项目的采购也要符合三要素,第一是规模,我们的采购量是比较大的,规模过小的不行;第二是质量,一般扶贫项目的农产品都是当地特色,品质基本都有保证;第三是交通运输,扶贫项目的农超对接最怕交通不配套,如果无法运输则难以采购。”沈兵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大润发、家乐福、农工商、麦德龙、物美等都已经开展了扶贫农超对接。2019年11月,大润发得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滞销,天水市麦积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种植苹果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扶贫帮困,缓解花牛苹果外销压力,大润发主动与相关单位对接,其各区采购联合相关单位下单采购了共115吨苹果,采购价3.1元/斤,采售同价,平进平出。此外,大润发还有对口扶贫项目,遵义是上海的对口扶贫市,上海市商务委下属的上海市扶贫联盟于2019年7月初找到了大润发,希望大润发能为遵义做一些对口扶贫,于是,大润发人员前往贵州遵义桐梓县进行方竹笋的考察和采购,同年9月即在上海的全部大润发及欧尚门店上架该产品,当月销售额7万元,2020年7月开始,大润发继续为遵义方竹笋的对口扶贫项目出力,在上海所有大润发及欧尚门店销售,至10月方竹笋下市前,目标销售额为25万元。
家乐福则在云南省商务厅的帮助下,从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中筛选了10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商品,通过家乐福供应链体系登陆上海市场,且在昆明家乐福同步开展推广,在中秋到来前,将云南的“优品”以实惠价格推向昆明市民。“扶贫方面,我们有个百店百村工程,即每个门店有个对口的扶贫村,在新疆、宁夏、甘肃、云南和广西都有。未来也会进一步拓展扶贫采购业务。”家乐福中国首席执行官田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农工商集团帮助新疆叶城县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农工商集团旗下商品事业部采购创新小组、门店销售等部门根据当地核桃等产品的特点,就产品的物流供应链、包装设计、商品上架等方面反复研究,改进产品包装,加快物流流程,使叶城县优质农特产品上架超市门店。
线上线下融合运作
在扶贫采购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也在探寻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
近年来,民泽龙羊峡积极拓展线上销售。在此过程中,该公司发现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搭建青海农特产品展销平台,以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优势,联动青海与东部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带动青海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青海省电商精准扶贫步伐,助力青海省扶贫工作。
目前,民泽龙羊峡以公司自身电商平台为载体,建立网店带贫机制,整合与开发青海省优势特色产品,对接市场,帮助青海省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民泽龙羊峡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民泽龙羊峡通过自身电商平台推出“来自青海的问候”礼盒,从各贫困县筛选青海特色农产品,如青稞、枸杞、牛羊肉等,整合农户、加工企业等资源,将产品资料整理编制成产品库,对各户产品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作为第一批青海特色产品入驻电商渠道,打通后端链条,疏通物流、包装等环节,制作可用素材上线销售。同时开放龙羊峡三文鱼电商平台作为青海省特色产品展示店,帮助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售。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民泽龙羊峡还研发推出了三文鱼饼干、肉松等网红周边商品。
农工商集团则对于扶贫采购商品做了在线营销。近期,其线上、线下与品牌相互联动参与“光明丰收节”主题活动,同时在丰收节期间与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和云南等对口地区开展商品合作,扩大扶贫力度。
物美入股麦德龙中国市场业务后,双方在扶贫方面的采购以及在线业务方面都有融合。麦德龙的扶贫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司福利礼品采购方面。近期,麦德龙全国首家新概念商场日前开业,麦德龙PLUS会员、多点智能购和到家服务的启动也将大幅度提升会员福利和到店、到家购物体验,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购物空间。同时,物美集团携手多点平台和百事公司大中华区(下称“百事”)在扶贫超市——物美草桥双创中心店正式启动“物美扶农,多点乐事”公益活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进行项目的资金管理和执行。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表示:“百事与物美、多点的平台和网点结合,能真正共同为农民形成稳定的扶贫收入和销售渠道做出贡献。扶贫与消费紧密结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长远持久开展。”
张文中强调,扶贫和数字化的结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如何经过数字化的全程冷链,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老百姓的餐桌,是零售业者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扶贫真正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