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开放银行作为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成为国内外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9月25日,首届外滩大会期间,在“开放金融与未来”分论坛上,来自监管、金融机构等多位业内人士讨论了开放银行的发展与合作新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表演讲时称,开放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就是坚持合规的原则,筑牢守正的底线。“我们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无论业务的形态、模式如何变化,绝不能将金融的资质转包给合作方,必须确保金融的持牌经营,避免因开放而违反监管条例。”
论坛期间,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国泰君安证券等12家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机构共同宣布成立“开放金融联盟”,旨在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通过成员间业务共享、科技赋能、生态共建等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
2019年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借助API深化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开放银行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有助于促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效。
论坛上,李伟称:“我理解的开放银行是以平台合作为基础,通过API技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金融与其他行业数据规范融合共享,实现金融与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他总结了开放银行的三个特征,一是开放的API,二是数据的共享,三是平台的合作。
不过,李伟也提及,要清醒地看到开放银行是技术的应用,而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风险的敞口更多,风险管控的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益更加明显,风险的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主要在三大方面。
在数据安全方面,API连接服务提供者、场景建设者、交易发起者等众多主体,数据泄露的风险点增多,任何一方数据保护存在薄弱环节都有可能有安全隐患。
在网络攻击方面,链条长了,API接口具有公共共享的属性,通过API连接银行端和外部应用端,延伸了银行的外部网络,风险传导的路径变多,更容易受到攻击。
在业务风险方面,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授权机制,资质不佳的外部合作方就有可能浑水摸鱼,非法盗用银行的服务数据,增加了业务风险;事中外部合作方,可能超范围使用接口,将接口二次打包给未经授权的调用者使用;事后如果没有开放银行的风控体系,健全的纠纷投诉等机制,一旦出现跨行业纠纷,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对此,李伟称,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理念,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能力的输出,提升服务便民一体的水平;强化内部风险防控,保障开放安全可靠,注意避免出现整个网络安全防守体系的短板效应,针对业务风险要加强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应用的授权等措施。
另外,李伟还强调要强化开放银行数字监管。他称,开放银行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对监管的手段和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传统银行再大总有边界,开放银行是一个无界的银行,因此必须强化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监管规则库、监管智能化的数字平台,探索数字化新型监管范式,识别开放银行的边界。
开放金融联盟成立,助力协同发展
为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推动金融业的整体协同发展,论坛期间的一件大事即是,浦发银行、太保集团、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江苏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华安证券、上海农商行、国元证券、江苏苏宁银行等横跨银证保三个业态的12家机构签署了开放金融联盟协议。“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共同实现开放愿景再升级、开放形态再升级、治理体系再升级。”作为联盟主要发起人的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称。
郑杨还表示,目前,开放形态的再升级,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伙伴,实现从单一银行个体进阶到多业态的金融联盟,通过连接的业务协同、科技创新相互赋能生态共建,引领业务金融和客户服务的模式创新,浦发将以联合银行、保险证券共同打造客户财富管理的全景服务,进而实现开放金融服务能力的跃升。
联盟成员代表,太平洋保险(集团)总裁傅帆表示,借助开放金融联盟这一平台,围绕科技、产品、服务这三个关键词与各成员单位深度合作,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国泰君安总裁王松则表示,开放金融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推动开放银行和开放证券的实现,希望与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营造多层次、跨领域的金融改革创新格局。
全景银行蓝皮书发布,开放银行再升级
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首家发布了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关于开放银行的构想正式落地。时隔两年,浦发银行发布开放银行2.0版本——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开放银行发展迈入新阶段。
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从开放银行1.0到2.0,银行的思考与实践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从内部到外部”,即从银行角度看客户,转变为从用户角度出发,智能、动态地感知和预判客户所需所想;二是“从流量到留量”,即不仅是嵌入生态中,更要通过极致用户体验吸引用户、赢得信任;三是从“实现到现实”,即从以数字化手段满足用户需求,升级为在数字世界中还原客户在物理世界的现实场景和真实感知。
他进一步称,希望通过构建非金融场景,提升各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实现生态关联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透明,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重塑社会信任。
新加坡金管局(MAS)副首席金融科技官冯世坚(Damien Pang)也提及,开放式银行业务的主要机会在于整合个人的财务信息,以改善财务计划。目前,个人的财务信息分散在银行、保险、资产经理和投资机构之间,相互之间操作并不兼容,但数字服务可以将所有信息汇总在一起,使得个人的财务状况可以更明晰,并据此量身定制财务解决方案。
“全景银行要建立更高的信任价值,就要同时提升EQ用户体验水平和IQ服务智能度。EQ用户体验水平越高,银行越要能有效整合自身及生态合作伙伴的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IQ服务智能度越高,银行越要能精准、及时地洞察用户的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并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潘卫东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