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过近四分之三,“十三五”规划执行接近尾声,“十四五”规划被提上日程。在“十四五”规划出台前夕,9月21日,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加之自2013年8月份以来陆续建立的18个自贸试验区,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增至21个,且累计至今已形成了260项制度创新成果,成效显著。
值得划重点的是,三个新自贸区总体方案均提到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其中首项措施就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
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
从地理布局来讲,此次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体现了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以往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大多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深圳、上海、浙江等地。而这次在安徽、湖南建立开放试点,表明金融领域的开放向纵深内地在拓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此次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都在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为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服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其次,金融业更加开放,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开放措施,使这些地区金融既面向世界,与世界的金融业相对接,又立足于本地,为本地的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服务。同时,深化金融领域开放的前提是安全、可防可控,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三个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此次自贸试验区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有哪些特点呢?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每个自贸试验区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但共同体现出高科技的一面。之前的自贸区虽然也有强调科技创新的一面,但分量不如这三个自贸试验区重。新的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亮点,主要是在于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企业的集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
北京自贸区提出的“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考虑到了如何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问题。从金融角度来讲,这也是拓展开放领域更加关键的做法,体现了我们双向开放的特点。但这对管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需更加细致,对风险点的控制要设计更加合理,对可能带来的利弊影响也需分析地更加透彻。从这个角度讲,这体现了更高质量开放特点的举措,对管理和运行方面,也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
建立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前,我国已陆续建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一共18个自贸试验区。这次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其目的是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各个自贸区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履约难,在加快产业聚集和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
在服务外贸外资企业方面,烟台片区组建涉外人员服务专班,推出日韩企业国际包机,帮助20多家企业300多名外籍员工返岗。黑龙江黑河片区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协助中医药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助力企业防疫物资进出口;
在支持企业融资便利化方面,河北累计出台33条专门支持政策措施,推动相关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39家企业提供7亿元的授信额度;
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广西崇左片区友谊关口岸实现口岸、保税、跨境电商等多种业务在同一卡口自动放行,通关时间缩短80%,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亿元,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6%。
此外,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在疫情发生以来,持续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关切的“人、财、物、链”四大诉求,多措并举,帮助区内企业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
未来,自贸区如何进一步发挥稳外资、稳外贸的作用?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
有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一是自主权。在战略目标层面,自贸区需体现“自由贸易”的特色,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具体模式如在创新服务贸易管理方面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于有条件区域内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既有利于自贸区内“放管服”改革,也有利于推动自贸区经济纵深发展。
二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当前为实体赋能的重要驱动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逐步落地亦为外资外贸注入活力,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跨境结算等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
三是数字贸易。当下,我国身处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自贸区可以通过鼓励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模式新业态、探索数字贸易与产业的具体结合,最终实现自贸区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