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收益率悄然回暖。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9月16日,可统计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1.97%,创下近5个月来的新高。事实上,从5月开始,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节节攀升,5月1日可统计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1.72%。
业内人士认为,5月以来银行间流动性宽松边际收缩,加之超储率走低使得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得益于此,货币基金收益率水涨船高。
货币基金又香了
进一步来看,在可统计的货币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有291只(ABC份额分开计算),在3%以上的有8只,尤其是前海开源聚财宝B的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了4%,达到4.05%。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则为1.649%。
第一财经了解到,货币基金的主要配置资产是以短久期的利率债、同业存单等为主,5月份以来,各货币市场利率均有显著回升,比如1年期利率债收益率上行了140BP(基点)左右。
在2月疫情暴发之后,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行,创下历史新低且在4~5月维持极低水平,之后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6~8月同业存单利率逐渐回升,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在疫情初期积极拉长久期,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后谨慎配置长久期资产,再配置资产以同业存款、同业存单、逆回购和信用债为主。”余额宝也在中报中称。
随着银行结构性存款监管趋严,并出现了万亿元的规模萎缩,银行负债端需要通过同业存单增加负债供给,这也导致股份制银行的同业存单收益率升至3%左右。
从数据来看,股份制银行的同业存单净融资额6~7月连续为正,国有行的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也在7月快速上升。
统计进一步显示,今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下后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初的3.05%逐步下行至2.47%附近,后逐步反弹至6月底的2.85%附近。资金面受疫情影响起伏较大,3个月存单从1月初的2.66%先迅速下行至1.30%,后反弹至6月中旬最高的2.20%。
一位货币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近来股市波动较大,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将前期转移到股市中的资金再一次挪回货币基金。
不过,从截至目前的数据来看,货币基金规模仍在持续缩水中。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货币基金规模为7.35万亿元,比上月缩水2600亿,比4月高点更缩水1.27万亿,缩水比例为14.7%。4月,货币基金规模一度达到8.62万亿元,随后便一路缩水。进一步来看,货币基金占到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1.3%,而在4月,货币基金占比仍有48.5%。
“由于3月份的流动性危机已经解除,叠加6月以来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的大规模发行,投资者逐步将资金从货基转移到债基。此外,二季度权益市场大涨也使得混合型基金规模进一步提升,可能也存在一部分货基资金转向混合型基金。”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分析。
回望二季度,当时市场担心“股债跷跷板”带来债基资金向权益类基金的转移,而事实上是,二季度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同时保持增长(虽然环比增幅较一季度均有所收窄),反而是货币基金“受伤”最严重,其份额和净申购率出现明显下滑。
波动性可能加大
在经济修复顺利推进背景下,近期市场利率经历了一个较快上升过程,目前已基本处于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状态。
“货币政策大概率仍将是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由于疫情及外部环境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宽信用环境大概率延续,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债券收益率暂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基础。”前海开源聚财宝基金经理林悦认为。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总部公募基金组负责人陈凯杨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基本面角度看,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区间,各项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并且随着全球疫情逐步控制,全球经济改善趋势仍将持续;从政策角度看,货币政策6月以来逐步退出应急性宽松政策,恢复常态化,注重结构性宽松,资金利率持续上行至政策利率附近,市场对于资金面预期较为稳定。
“宽信用过程中流动性向银行间市场大量溢出的可能性下降,资金面大概率很难回到超宽松的状态,债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间也将受到制约。未来一段时间内债市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货币市场收益率波动性可能会加大,如果上行过快则对信用扩张造成制约,届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阶段性机会。”林悦表示。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习惯投资于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货币基金,这也使得今年以来传统货基向浮动净值法的转型步伐依旧十分缓慢。
自2019年三季度成立6只浮动净值法货基后,便无新成立和申报,并且份额逐季下降。这也说明,在低收益率且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浮动净值型货基偏好相对较低。
从投资角度来看,陈凯杨也认为,目前银行整体的超储率处于低位,资金供给高度依赖央行操作,资金利率易上难下,存单利率可能仍有上行空间。但是短期内,收益率拐点和趋势性下行机会仍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