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进入5G商用突破的关键期,5G融合应用正在逐步在各个垂直行业落地。
“5G智能制造正在驱动全行业转型升级,我们在滨江的智能制造基地是在拿自己做实验,用5G建设5G。”中兴通讯副总裁、总裁助理崔丽在一场峰会中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表示,工业互联网旨在超越企业边界,形成整个海量工业要素的泛在联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工业资源,从这点上来说,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代表着未来确定性的方向。
2018年,中兴通讯南京滨江开发区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破土动工。据悉,该项目位于江宁滨江开发区,主要生产5G产品及无线RRU等,总投资200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正式投产后无线RRU、BBU及5G产品年产能总量预计达到约500万台规模。
在近日的实地走访中,第一财经记者看到,5G技术已经逐步运用至上述工厂的生产环节,包括小基站在内的产品在生产调度时已实现可视化、低延时和智能化。
以中兴通讯的“小站5G数字孪生整机”为例,全自动装配线已有十几个机器人,可以完成运输上料、点胶、装配、贴标、检查共几十道工序的自动化作业,整条只需要一名员工监管,比人工线节省十几个人。
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智能物流仓储配送,生产车间中,每一台机器的生产状态都有传感器去感知,每一个动向、数据,都会被系统自动捕捉,汇总到后台云端实时分析,并达到常规状态自主决策等智能制造水平。
智能制造带来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更广阔的前景在于,可以提高我国在智能制造设计领域的短板。
我国在智能制造的设计,高端装备,设计工业流程,业务的嵌入和流转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线上,如何把5G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并通过数据的感知、传送、处理和应用,来实现新一轮的智能制造的设计和推广是当前的重点问题。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翔对记者说。
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制造成为了全球制造的中心,但随着景气红利的陡变,利润越来越薄。
王翔认为,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未来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必需品。“靠廉价劳动力加工制造将越来越艰,而按照摩尔定律,硬件的成本会逐渐下降,并且下降的非常快。”
“为此,中兴通讯希望发挥端、网、云、平台的综合优势,结合数据感知和应用行业生态,采用乐高积木模块化组合模式协助行业灵活构建方案。同时,中兴还将通过提供极致网络、精准云网和赋能平台来加快数字化变革。”王翔表示,在新基建大潮下,中兴通讯的自我定位是成为数字经济的筑路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兴通讯已与超过500家合作伙伴,在工业、交通、能源、媒体、医疗等15个行业展开5G探索,形成了86个5G创新应用场景,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开展超过60个示范项目。
在全球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TOP电信设备制造商市场份额中,中兴通讯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1%,比2019年(9%)上升了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