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经济下,我国老龄事业将如何进行中长期规划?老龄产业怎样发展?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亟待解答。
“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我认为就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老龄经济,这是新的经济,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形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8月27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说。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版)》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到2055年将增至4.9亿的峰值,超过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并持续维持高位至本世纪末。
面临这些重大问题
在党俊武看来,经济内循环的本质是要抓住“内需”循环,而内需循环所依托的背景,则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调整下的社会经济转变。
党俊武曾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等多项老龄科研项目。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着眼长远看,经济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转变。“以往经济以物为本,以资本为本,经济发展就是追求产出、产值和利润最大化。但老龄经济是人本经济,也是生命经济,根本是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确保人的全生命健康、质量和意义。”
另一个转变,是年轻社会经济向老龄经济转变。到2050年,中国经济呈将从年轻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变适应老龄社会的新经济结构,并呈现为新的形态。
由于需求端的不断变化,老龄经济所面临的几大重大问题也在逐步凸显。
比如:正在形成的老龄经济需求结构与年轻社会的供给结构间的冲突,老龄金融和老龄产业基金的发展滞后,老龄制造发展困难以及老龄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短板等。
“2016年曾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但真正进入老龄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还远远不够,市场中也仍然未形成一只专门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基金。”党俊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老龄经济在未来约有100万亿的市场规模,但产业基金仍等金融支持还需要加快步伐。”
政策规划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和短板,党俊武也提出了一些在“十四五”能够将老龄经济做强做大的建议。
比如,在政府协调机制上,要发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优势。“目前,许多政府相关部门在区县一级就能匹配一条龙窗口办公,积累了许多经验,协调机制也可以从基层做起。”党俊武说。
在土地政策上,党俊武建议是要控制涉老领域的土地地价。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供给层面的创新,不论其产业模式是健康养老、还是老龄产业,抑或是老龄经济,都可以遵循这一条准则。“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老龄经济产业才有希望。”
而在产业金融上,党俊武认为,“十四五”期间至少需要有一只老龄产业方面的国家基金能够建立起来。“例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制造业大省也可以搞老龄制造产业基金。”
人才政策上,“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养老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只有这样,30年后我们才有足够的该领域人才做支撑。”
另外,政策规划上,混合经济的实践必不可少。目前,我国的康养机构的主要类型包括自建自营、公建民营、托管运营、租赁经营、合作经营等,如何形成一个“相互弥补的整合体”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这主要在于国有企业怎样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党俊武说,“许多老龄产业的项目为什么难以发展?究其原因,是其多在郊区选址,但却没有人流量。据调研了解,此类项目都是以场景建设为概念,尽管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我们仍然需要将郊区综合一体化放在城市综合一体化里去考量。”
企业的发展路径
上述政策引导下,一批老龄经济下的细分产业将优先受到关注,包括老龄文化、健康、制造、宜居、服务、金融等。
比如,老龄制造方面,党俊武认为,做强老龄制造就一定要向新型农业发力,比如,要做强保健品行业。“当然,对不法保健品销售商要严厉打击。”此外,也要发展老龄辅助器具、智慧养生、智慧医疗等。
而在老龄金融方面,则可以依托金融创新老龄经济产业综合体建设,包括在都市核心区建设一批涵盖中老年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体验综合体。
“发展老龄经济产业是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产业战略,也是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主攻方向,也是未来全球老龄化背景下外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党俊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