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针对大病重病、重残无业、生活困难等居民,常规的救助手段主要是发放救助金。今年以来,我们则是通过家庭救助顾问主动对接、综合服务。”疫情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从事了16年民政救助工作的王绘栋,经历了将民政救助从物资逐步转向服务的全过程。
王绘栋口中的“家庭救助顾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由街道所在民政救助工作人员、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第三方慈善组织等多方角色组成。
“家庭救助顾问通过微信、电话或上门走访了解困难群众的日常情况,随后,队伍会根据困难情况提供资金、防疫物资及其他综合服务。此外,将市、区两级的民政救助详细政策对困难群众进行宣传,让他们熟悉到位也很重要,这关乎他们是否可以尽早享受。” 王绘栋介绍。
“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是2020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目标。
其中,民政救助是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受疫情影响,一种社区基层民政救助新模式,正在用更优的方式、更好的资源服务困难群众。
加大救助力度、精度
疫情期间,上海民政部门严格确保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价格临时补贴”等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同时,上海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重点聚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出现困难的家庭。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困难群众的求助渠道,简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保快保。
王绘栋告诉记者:“比如我们街道沈家郎居委会的一户单亲家庭,母亲因疫情原因收入降低,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事务中心与居民区立即启动了临时救助,先为该家庭及时送上了大米、油盐、牛奶等物资以保障基本生活。”
“临时救助金的发放,按照惯例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我们在与街道领导协商下,最终加急在1周内就将该家庭的500元救助金发放到位。”王绘栋说,“而在简化流程上,由于涉及低保家庭需要核对其经济报告、收入表等,受疫情影响这部分工作也先暂停复审,待之后补齐。”
在上述服务的基础上,王绘栋介绍:“我们还通过联系辖区内一家企业为该困难家庭的母亲对接到一份工作岗位,解决了家庭的收入问题。”同时,通过对接与协商,另有一家企业也愿意承担该家庭中孩子今后的学费,时间将从初中一直持续到他高三毕业之前。
记者了解到,类似沈家郎居委会这一家庭情况,在周家桥街道申请临时补助的还有100余人。由于周家桥街道贫困程度系数高,存在无业、大病和残疾等多重贫困叠加的情况,也就给“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提出更高要求。
“现阶段,我们要重点做好这些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王绘栋告诉记者,“有一位我们持续跟踪了10多年的32岁困难居民,由于他患有尿毒症,之前对他的帮扶主要在医疗费用支出上,但仍是杯水车薪。由于该居民就业意愿强烈,近两年我们也在尝试通过引入第三方慈善组织申爱来对接一些居家工作的IT岗位,下周,我们就会和慈善机构一起上门评估。”
“由于该居民长期不接触社会,我们在为其对接就业岗位之前,也会先安排心理咨询师为他进行相关疏导,为踏上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而一旦他有了自己的劳动所得,也就可以正常交金了,等他将来退休,也能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王绘栋补充道。
数据显示,长宁区共有困难救助对象6049人,其中低保对象4317人,其他如重残无业人员、特困供养、困境儿童等1732人。截至今年3月底,长宁区共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169.79万元,惠及8.1万人次。
“政策池”加“资源池”
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长宁区民政局首创“家庭救助顾问”项目,使社区基层治理变得更有智慧、有温度。
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全社会集中资源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些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应急需求容易受到忽视,成为疫情防控的“盲区”和“死角”,值得特别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走访探视,做到逐级管理、分组包片,每名民政干部要确定若干名特殊救助对象作为联系对象。另一方面,在保证困难群体及时、足额获得低保金、临时救助金等现金救助外,还要拓展服务救助,如就业指导、线上义诊、心理咨询与疏导等。”该工作人员说。
“长宁区去年试点的社会救助顾问,不但整合了各种救助政策,形成了政府救助政策池,而且整合了政府、社会、市场的各类资源,形成了社会救助资源池,今年上海将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近日公开表示。
记者也注意到,7月16日,上海市民政局针对全市实施“社区救助顾问”提出指导意见,包括专业队伍组成、工作服务内容、工作机制、支持保障等。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上海市民政局在社会救助方面的支出分别为6.37亿元、9.18亿元、12.76亿元,包括了城市低保金及临时补助、农村低保金及临时补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及临时补助以及其他临时救助人群等。
疫情之下,如何保障救助资金及时、规范发放?记者了解到,过去,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都集中在街镇环节,“管事”和“管钱”一体化存在风险隐患。因此,近两年来,已有一些街镇陆续试点电子账户。
“我们建立了一个资金内控监管平台,覆盖全市的民政系统。”朱勤皓介绍,这一平台建立后,救助申请审批权在街镇层面,而复查核实审批权在区里。复核通过后,由区里通过资金内控监管平台统一发放,直接打入民政对象的个人账户。
朱勤皓透露,该平台目前已在宝山、杨浦等七个区试点应用,年内将在全市推广。未来,该电子系统还将把民政部门发放的资金,包括个人类补贴资金、机构类补贴资金等,全部纳入该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