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的上海书展上,《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举行了首发仪式。该书策划刘海滨说,在当时,梁启超更有“拼爹”条件,他有很多有名、有权的朋友,但他更多是在用自己的人格、精神力量去帮助儿女成长。这种帮助又不是用外在力量来直接简单解决掉,而是帮助儿女自己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实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拼爹”。
第一财经:你怎么看现在的“丧偶式育儿”?
刘海滨:从传统教育角度来说,父母是各有分工的,之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华家训,一共计划出14本,从中可以看出家训、家教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是非常重视的,父亲承担了主要的角色。现在出现“丧偶式育儿”,除了受早年社会分工的影响,认为母亲就应该承担更多家务,包括抚养孩子之外,很多父亲是因为自身准备不足,或者觉得母亲反正做得比较多了,顺势就把孩子教育都扔给了母亲。
我本身也是一位父亲,这也是我想做这本书的原因。梁启超是一个典型的父亲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去看一看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角色,以及应该怎样承担这个角色。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古代家书、家训里那些父亲离我们的时代有点远,但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跟现在比较接近,他面临的很多基本情况跟现在也比较一致,所以这本书可以为怎样做父亲提供借鉴。
第一财经:梁启超当时面临的哪些情况跟现在比较像?
刘海波:首先,梁启超是处在古今、中西的交会点上,是生活在现代环境当中,时代环境和现在还是比较像。其次,当时他面对的教育问题和现在尤其像。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中国开始实行新式的学校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式基本都是西化的教育模式——现在的教育其实也没超出当时那个模式。
传统教育以做人为本,也就是以德育为主,知识性的教育是辅助,主次很清楚。现代教育是以知识为主,重知识、重技能,德育退后甚至完全被忽略了,所以梁启超说当时的学校变成了贩卖知识的杂货店。这个评价非常深刻,放到现在的学校都会觉得差不多。所以现代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跟梁启超当时一样,都是知识化的教育占了压倒性地位,对人格、道德、实践、素质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所以这些年大家才普遍感到教育有很多问题,呼唤教育改革。
第一财经:说到梁启超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很多家庭其实也十分注意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还是很重视德育的。
刘海滨: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的个人看法是,一般有些文化素养的人都会这样跟小孩说,要懂礼貌、遵守交通规则、公共礼仪,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我觉得光有这些还不够,传统道德教育里面还有个更深的理念或者实践,比如为什么一定要讲礼貌?为什么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道德教育不是“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变成规则化的东西,这在传统的德育里是非常表面的,属于“礼”的层面。《论语》里孔子就说,“人而不仁如礼何”。“礼”的背后还有一个精神性的东西在支撑,就是“仁”,是如何真正做人的东西。梁启超在书信里经常传达给儿女的一个信念,其实就是《易经》里说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围绕这个他和儿女们说了很多。
这背后有个更深层的精神需求,就是我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精神状态?如何来面对我的人生?有这种“三观”,落实在生活当中才会有相应的准则,如果身上没有这种源头性的东西,只是片面地跟小孩说不要这样,不应该那样,其实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传统教育是要回到以身作则的,教孩子要自强不息,要充满乐观、不会被困难打倒等等,这些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大人做出来的。
第一财经:梁启超给人感觉是温情的,你在《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代前言里也说,古代其实这样的父亲不少。但为什么一说到传统父亲形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比较刻板?比如想起哪吒的父亲李靖,或者贾宝玉的父亲贾政,都给人很严厉的感觉。
刘海滨:这个问题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为什么我们脑海里有李靖、贾政这种形象?可见古代肯定有父亲是这种类型。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讲人格平等,注重父子之间的亲情。《孟子》里就说“父子之间不责善”,就是不互相责备,要求你一定要成为一个道德多么高尚的人,否则“不祥莫大焉”,很容易伤害了父子亲情,造成不好的后果。类似的话孟子还说过很多。所以从文化源头上来看就是,好的父亲形象应该就是有情感的,跟儿女之间有很好的交流,处在很融洽的情感状态。
第一财经:现在也流行一个词“拼爹”,有些爸爸觉得我多积累财富人脉、增加社会地位,关键时刻能为子女铺路,就是好爸爸。
刘海滨:我们现在所说的“拼爹”,其实是用一种外力去解决子女面对的具体问题,比如帮忙找工作、进好专业等。从这方面来说,梁启超更有“拼爹”条件,他有很多有名、有权的朋友,但他更多是在用自己的人格、精神力量去帮助儿女成长。梁启超自己做人就有很大的格局,对人生看得很透彻,很多事情也经历过,有高屋建瓴的看法和认识,这些东西在教育儿女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儿女碰到烦恼或者困难给他诉说,马上就能站在很高的点上去帮助他们梳理问题。但这种帮助又不是用外在力量来直接简单解决掉,而是帮助儿女自己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实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拼爹”。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梁启超 著 彭树欣 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