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冲击让外贸企业订单延期或被取消的风险加大,“出口转内销”成为许多外贸企业无奈而现实的选择。但与出口相比,内销的运行规则大不同、产品认证差异大、渠道铺设成本高,外贸企业亟须扫清“转战”障碍,获得足够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记者近日获悉,针对外贸企业这一痛点,国内保险公司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为企业“出口转内销”保驾护航。
受疫情影响,无锡一家纺织企业的外贸订单被韩国买家取消,仓库积压着大量定制成品服装,货值超过200万美元。正当企业犯愁之际,中国信保通过旗下“资信服务”在国内为该企业找到了销售渠道,撮合企业与国内某知名服装品牌合作,通过对积压服装进行换牌销售,大幅降低了该企业的经济损失。
在国务院办公厅6月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后,作为长期服务于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专家,中国信保便通过多元化的保险服务,对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以苏州地区为例,今年前7月,中国信保向当地11家企业支付了1068.4万元国内贸易保险赔偿金。据了解,其中一家拿到赔偿金的企业,国内贸易份额占比已从年初的20%提升至80%,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中国信保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创新一系列举措支持外贸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新需求。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中国信保支持国内贸易2125.7亿元,同比增长20.2%;服务企业超过13万家,同比增长22.6%。
无独有偶,近期宁波国家高新区联合中华财险首创“外贸企业转内销综合保险+品质保证检测服务”方案,为高新区内“外贸转内销”的民生消费类企业和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各类展会,提供产品责任保险保障和品质保证检测服务。
“消费者如果购买了高新区外贸企业所生产、代理并销售的民生类内销产品,或者在高新区内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及展会购买了家电、家具、日用百货产品,因产品质量、设计、材料等原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财产直接损失的,都可获得赔偿。”宁波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累计赔付额度为2亿元,人身伤害每次事故赔偿限额20万元,每人限额3万元。
据了解,上述保险方案由当地政府财政出资,通过保险手段稳定辖区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政府买单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让我们更有底气开拓国内新市场。”宁波凯越物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翁雯鸣表示。
“推出这套保险方案,主要为了坚定居民消费信心,支持区内外贸企业多渠道开拓国内市场,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损失补偿功能,对冲国际风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高新区1000多家外贸企业以及辖区内的各类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将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