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萌
进入三季度的第一个月,集合信托市场即遭遇寒潮,成立产品数量及规模双双滑落。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7月份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1853款,环比减少11.30%,成立规模1731.15亿元,环比下滑21.70%。此前的6月份,集合信托刚经历了大幅回暖的时期,不仅集合信托产品超过2000款,募资规模也高达2200亿元,创下今年二季度集合成立市场的新高。
从集合信托市场上,可以看出,目前信托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对此,用益信托分析道,7月集合信托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信托公司在资产端和资金端面临双重的困境:一是非标投资比例的限制和融资类业务的规模压降,信托公司面临着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但长期以来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体使得合适的底层资产更加难寻;二是风险事件频发的当下,市场情绪不高同样影响资金募集。
集合信托的明显下滑主要是受融资类信托业务收缩影响。据用益信托数据,7月份融资类信托成立规模仅为1100亿元,环比下降32%;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比总规模的64%,环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虽然融资类信托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在规模数值以及比重均较6月份有明显的下降。
作为“非标”业务的主力,融资类信托业务是当前信托业非常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融资类信托的压降则受监管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类信托的大幅下降,一方面跟信托监管持续强化相关。从去年年中收紧信托公司对房企的融资,年末加强信托融资类业务的管控力度,到今年5月份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严监管下融资类信托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跟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相关。当前企业违约事件频发,信托行业面临较大市场风险,使得资金募集难度加大。
下半年融资类信托或被进一步压缩。帅国让分析道,“在信托传统业务增长受制约,信托业风险管控难度提升,信托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增强下,预计下半年融资类规模依旧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
事实上,融资类信托压降的苗头在6月份已有体现。彼时,多家信托公司传出融资类信托被监管叫停的消息。虽最终未被证实,但也有北京地区信托公司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道,压降融资类业务本来也是行业发展趋势,暂时暂停业务或是个别信托公司应对的内部措施。
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将成大趋势。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表示,在利率持续下行、扩大直接融资占比和信托融资类业务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融资类业务模式已无法支持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信托公司应该积极主动作为,转变融资类业务的发展模式,利用信托公司在客户经营、信托贷款、受托服务、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势,打通融资类业务的链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2020年二季度融资类产品规模占比超过七成。融资类产品占据主导,但规模占比较上季度略有下滑。近期一系列监管文件的出台预期将会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无论是对于非标业务的比例限制,还是对于标准债权的认定,监管层对信托行业的导向已经偏向标品,也就是投资类业务。
对此,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应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提高标准化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等)的配置比例。信托公司应着力于提高标准化资产的投研能力,尝试通过FOF基金、固收+等方式,提高标准化资产产品的收益率,增强产品竞争力。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