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同比数据在连降4个月后迎来连续反弹。继6月CPI增速反弹至2.5%后,7月份CPI涨幅进一步扩大至2.7%。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3.7%;食品价格上涨13.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价格持平。1—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7%,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下降16.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27.7%,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7%和17.5%。
汛情扰动食品价格 对CPI的影响是暂时的
民生证券认为,7月CPI小幅走高,主要是受洪涝灾害影响,这一现象是暂时的。7月CPI同比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洪涝灾害下,生猪调运受到一些影响,7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不利天气冲击蔬菜供应,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从1998年历史经验看,洪涝灾害对CPI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CPI既定轨道。
天风证券分析,最近的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分别是6月29日和7月10日,燃料价格相对6月有一定的上涨。当前居民消费逐步改善,衣着、生活服务等已回归往年水平,但居住、教育文娱还处于较低位置,短期或有改善但预计仍低于季节性表现。
通胀总体可控 8月起CPI或将重新下行
民生银行认为,综合来看,本月CPI同比涨幅虽然略超预期回升,但主要受食品价格及翘尾因素影响,通胀总体可控;而核心CPI降至有数据记录以来的低点,PPI却有明显改善,因此尚不宜判断通缩到来,还需持续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实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整体平稳。下阶段,货币政策仍然具有较大空间。随着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总量宽松偏向精准导向,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另一方面,把控节奏、优化结构,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此外,要严防资金空转套利,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处置,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金宏观指出,由于猪肉供给缺口以及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供给可能仍然面临一定的扰动。考虑到去年CPI的走势、以及往年的季节性,CPI同比增速可能在3季度大体走平、4季度明显回落。从历史上来看,食品CPI持续走高可能对居民非食品消费形成一定压制、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可能尤为明显结合非食品通胀的弱势来看,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回升仍然较为缓慢,过剩储蓄的压力仍然存在。向前看,财政扩张逐步落地将成为消化过剩储蓄的主要着力点,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持续较高、PPI可能继续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服务消费的弱势、推动经济增长回到潜在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