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今年以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重要会议上的“常驻嘉宾”。除了被频频提及外,还迸发出“新力量”。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刘爱华进一步介绍。
那么,上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后疫情时代还能否发挥作用?又将如何更好地融入居民生活?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以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推动力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疫情明显加快了这个进程。
“在疫情防控和隔离期间,以远程、在线为主要形式的多个领域新模式成了服务业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不但让消费者集中体验了这些产业,也乘机很好地对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进行了集中普及和教育。”陶金表示,以上产业已实现爆发式增长。
不过,提升消费者体验才是持续发展的核心。陶金建议,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在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继续深耕,一方面夯实技术基础,一方面按照用户真实需求和偏好改善应用场景,主动提高消费者体验,而不是被动等待消费者去适应新的服务场景。
“看经济形势,既要用显微镜观察当前之形,更要用望远镜看清发展之势。”德邦基金副总经理、德邦优化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汪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已发生改变,预计即便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求也将维持高位。
值得关注的是,4月20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销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无人配送布局被多家企业加速“提上日程”。美团无人配送车从2月份开始在北京顺义区配送美团买菜的订单,公开道路常规化运营至今已完成5000多单;阿里ET物流实验室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已在上海、天津等地的校园和居民社区投入使用;京东X事业部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已在长沙、贵阳等20多个城市落地……
谈及未来无人配送的发展前景,陶金认为,在智能、5G实时通信等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无人配送的发展空间将会被逐渐打开。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无人配送还存在较多难题。由于物流场景非常复杂,尤其是涉及最后一公里、商品入户的相关问题时,无人配送机器还不能完全自主处理。另外,现在大多数无人配送机器的最终交付工作都需要人工辅助,可一旦人工进行辅助就意味着无人配送的价值就被大大压缩。”陶金进一步解释。
“新的需求、新的方式的出现意味着该事物有潜在的价值,且有继续被挖掘和实现增长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相当重要。结合当下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需求,预计消费、科技等行业将会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供给。”汪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