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州下属独山县等盲目举债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引发舆论关注,当地债务情况究竟如何?举债资金投向了何处?乱举债当事人如何处置?已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项目如何处置?债务如何化解?对此,7月16日深夜,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进行了公开回应,通过《关于独山县三都县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的情况通报》(下称《通报》)给出了独山等地债务处置的最新进展。
独山债务远低于400多亿元
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三都县原县委书记梁嘉庚盲目举债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导致当地债务激增,风险突出。
目前不少媒体对独山县债务余额情况,援引的是某中央媒体报道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这个数字。但目前实际政府债务并没有这么多。根据《通报》,截至2020年6月末,独山县政府债务余额为135.68亿元,其余为企业债务等。
这意味着独山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35.68亿元,剩余债务属于企业债务等,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
该《通报》没有进一步明确,这些企业债务中的“企业”是否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政府在这些企业无法偿债时、承担多大的担保或救助义务。
但根据独山县公开的2019年年底数据,当地政府承担的担保责任债务和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并不算大,总计为3.84亿元。
尽管债务规模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大,但135.68亿元负债对独山县来说,依然十分沉重,偿债压力较大。
根据独山县官方数据,2019年当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亿元,同比下降1.4%。2020年1~5月当地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下降36.1%。
紧邻独山县的三都县债务规模也较大,问题严峻复杂。
《通报》称,三都县政府债务余额为97.47亿元,其余为企业债务等。
根据三都县官方数据,2019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74亿元。2020年1~5月,这一数字为0.56亿元,同比下降48.9%。
显然,在疫情冲击下,独山县和三都县财政收入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而两地债务总量大,还款时间相对集中,偿债风险值得警惕。不过上述收入仅指两地地方收入,没有包括规模庞大的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收入,以及当地政府卖地收入。
称资金绝大多数未投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外界普遍认为独山县和三都县两地债务激增,资金主要投向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这份《通报》并未回避这一质疑。
《通报》称,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三都县原县委书记梁嘉庚政绩观出现严重偏差,在缺乏调研、论证的情况下,急功近利,盲目融资举债用于毋敛古城、水司楼、赛马场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导致新开工项目数量迅速扩张,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突出,有的工程成为烂尾工程。
不过《通报》强调,独山县、三都县融资吸纳的资金中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
一位地方债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定要把债务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如果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虽然没有直接商业回报,但可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间接产生财政收入,偿债有保障。但如果用于发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等,则风险较大。
对于黔南州管辖下的独山县和三都县存在盲目举债融资问题,《通报》称,贵州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先后多次对潘志立、梁嘉庚进行诫勉、约谈甚至问责,但潘志立、梁嘉庚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019年3月,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梁嘉庚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020年4月,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潘志立受贿、滥用职权一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宣判后,潘志立提出上诉。
两地整改、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对独山县和三都县存在乱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黔南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对全州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坚决杜绝新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制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整改方案,每周调度整改工作推进情况。对独山、三都两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指导规范,盘活土地资源拓宽偿债来源,整合优质国有资产盘活化解债务,创新资产处置途径提升资产变现效率。
《通报》称,独山、三都两县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其中,独山县对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分类施策,对加快推进类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招引社会资本投入,对优化建设类项目已全部制定《优化方案》,并整理形成项目系统处理方案。对停止建设类项目已停工并启动审计结算。
三都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6类“必须为”的项目,稳妥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园区工程等13类“暂缓为”的项目,坚决停止大公园、大赛场、大牌楼等6类短期内不能惠及群众的“不能为”的项目。
通过加强招商引资、盘活资产,两县推进了净心谷酒店(水司楼)、万户水寨、大学城、“三大庙”等一批项目盘活利用。通过筹集资金、缩减规模等方式,推进了紫薇大道、世纪大道、西环大道(南、北段)等一批工程建成投用。
同时,及时停建取消了“传奇影视城”“兰谷关景区”“下司布依花海”等一批与民生关系不大、与地方发展不相符的项目。
不过《通报》也坦言,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过程,希望社会理解支持。
在欢迎媒体客观、真实的报道监督的同时,该《通报》称,注意到网上少数人反复炒作“旧闻”并进行恶意关联,对于故意混淆概念、制造谣言,意图通过误导形成舆论施压、在处理有关问题中谋求不当利益等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