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婴配粉市场洗牌中谁也不想掉队。
全球食品巨头达能集团16日宣布,新成立的开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这也是今年达能在中国业务上的第二次大动作。今年以来,不只是达能对旗下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不断加码,国内外各大乳企间的新一轮军备竞赛趋势越发明显。
新成立的达能开放科研中心主要从事中国母乳、肠道健康、专业特殊营养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记者注意到,母乳研究也是新的科研中心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计划,达能将与多家中国院校,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符合中国消费者营养需求的相关研究。
这也是达能今年在华的第二笔重点投资,5月底,达能悄悄从加拿大乳业巨头萨普托手中买入迈高乳业的青岛奶粉工厂,后者拥有3个已注册的配方系列。据了解,达能这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国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的投资总额约为1亿欧元。
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大中华区与澳新大区高级副总裁谢伟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并非是两笔独立的投资,目前达能正在对青岛工厂进行技术改造,未来新工厂和新的科研中心将发挥协同作用。
“中国奶粉市场已经告别跑量时代。”谢伟博认为,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不再是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特别是随着人口出生率连续下降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拥有先进科研成果的产品,因此他也希望未来新的开放科研中心的成果,可以更迅速的在青岛工厂转化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目前达能正在对中国业务进行系统调整,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专业营养产品业务上持续加码,此次工厂+研发中心布局背后,达能通过本土化深耕中国婴配粉市场的意愿强烈。
从业务上看,中国市场是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约占总收入的10%,生命早期营养品业务则占到中国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二,近年来后者对达能的增长贡献颇多。
2019年达能收入为253亿欧元,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达能的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收入75.6亿欧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其他业务板块,而四季度达能中国奶粉销售增长超过20%,带动整体达能生命早期营养业务增长超过10%。
今年以来,包括达能在内国内外各大乳企都在加大投入,新一轮行业军备竞赛的意味渐浓。
今年7月初,外资奶粉品牌中规模最大的惠氏营养品发布了一款针对3-5线市场的新品,试图在一直未能突破的渠道下沉市场上再做尝试。而国产奶粉巨头中,飞鹤和伊利则在5-6月份陆续启动了配方升级,后者更是希望借助中国专利配方的概念招揽消费者,蒙牛则是借用雅士利国际旗下的配方注册名额,将迟迟未能通过注册的澳洲网红奶粉贝拉米提前送进国内市场。
从2018年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新政正式落地开始,国内婴配粉市场进入漫长的洗牌期,市场上的品牌数量从30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400多个,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从2016到2019年,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十家企业市占率从60%提高至76%,而各大品牌都不希望在这一轮市场洗牌中掉队,对于外资企业更是如此,由于此前国内奶粉企业采取激进的市场策略,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大品牌的市占率上升至39.7%,增长了9.4个百分点,而外资大品牌的市占率则减少了4.6个百分点至47.5%。
在宋亮看来,如今国内奶粉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当下外资大乳企更希望通过技术或产品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