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外的露天空间,能为线下演出构建多大的舞台?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正在尝试发掘户外舞台的可能性。在5月底的疫后复演发布会上,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启动了户外演出计划,首场演出在开票当天即告售罄。在7月11日晚的首场演出现场,观众区座无虚席,活跃的互动氛围呈现出与剧场严肃感完全不同的休闲随性。
在疫情影响下,不存在上座率限制的户外舞台既是演出市场的“权宜之计”,也是行业走向多元的又一选择。
上海文化广场剧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经过半年的疫情,观众进剧场的意愿会被消磨,但走到户外的意愿相对强烈,因此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户外舞台可作为利用公共空间、重建演出市场、突破传统演出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在此次户外舞台演出系列中,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选择了轻量级的节目形态,以音乐会为主要表现形式。相较于剧场中灯光、布景、戏剧节奏等多因素的严格要求,户外音乐会使得严肃的剧场艺术更为“接地气”。费元洪认为,目前要演出一部整剧仍较为困难,而音乐会的可行性更高。
据费元洪介绍,针对夏季复杂的天气状况,剧场方会在演出前三小时做最后决策,如在演出期间出现恶劣天气,将及时暂停演出,并在三天内完成退换票。
这一模式在为剧场找到现行替代方案的同时,也为各中小制作公司和原创剧目提供了表演机会。首轮7周28场演出共有7家音乐剧制作公司参与,其中一部分为年轻的中小型本土音乐剧公司,由于剧作体量较小,这些公司往常鲜有和大剧场合作的机会。制作公司纷纷表示,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能有和大剧场的合作契机实属难得。缪时文化制作人杨周晨露进一步谈道,将剧中曲目以音乐会形式呈现,也是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完整演出。
参与户外演出的演员均表示,这不仅是自己的首次户外演出体验,也是半年以来第一次获得舞台演出的机会。在演员们看来,户外舞台对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剧演员胡超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完全开放的户外舞台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更直接,但由于没有剧情、物美等元素营造观演氛围,且户外的干扰因素较多,演员需要具备更强的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能力。同时,胡超政认为,户外舞台与剧场演出的表演模式不同,演员不能将剧场表演“照搬”到户外,这种“求新”也是对演员群体的吸引力所在。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试图通过户外舞台突破现有的观众圈层,打造周末休闲音乐节的概念。相较于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以乐队、歌手演出为核心的音乐节,戏剧类、古典音乐类的户外演出还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在建成时,其露天剧场被定义为公益性质。根据上海夏季MISA音乐会的演出信息,其在城市草坪上的演出均为公益演出。国内的户外演出多以免费文艺演出的形式出现。
基于庞大的观众规模和多元的演出类型,海外露天剧场的票价也相对较高。好莱坞露天剧场的票价最高约为100美元。此次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外演出的票价为180元人民币,基本处于目前国内户外演出的平均水平。
因疫情危机而催生的户外舞台能否成为一种常态的文化消费方式?聚橙音乐剧总经理俞心悦表示,小体量的剧作对轻量级渠道的需求很高,户外舞台对于中小型演出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上海致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峻则进一步提出,内容公司可以为了露天剧场开发一些环境特性较强的音乐剧,或根据环境来开发合适不同季节变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