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再贷款哪些机构可以用?资管新规到底延期多久?临时性货币政策何时退出?下半年宏观杠杆率走势如何?
7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研究局局长王信、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一系列热点问题。
重点一:房地产融资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6月楼市回暖,股市有所上涨,是否存在着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的预期?
阮健弘:从中央银行的监测来看,房地产融资也在保持比较稳定的状况,5月末全口径的房地产融资增速10.3%,这个增速比同期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要低2.2个百分点。
邹澜: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房地产开工建设和销售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现在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从金融角度看,这些年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把投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早些年大家都很关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这些年在相应政策引导下,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重点二:金融稳定再贷款最近一次用在包商银行
自7月1日起,央行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金融稳定再贷款目前为止发放了多少?发放给了哪些机构?在什么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获得金融稳定再贷款?
郭凯:金融稳定再贷款的目的一般是处置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最近下调了所有的再贷款利率,也包括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主要考虑是为了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其实金融稳定再贷款使用是非常少、非常罕见的,需要经过非常审慎的评估,充分考虑了出险金融机构的情况和金融风险的紧急性和系统重要性以后,在别的工具比如说行业保障基金和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没法保障安全,同时这个机构又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最近一次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就是在包商银行的处置过程中,当时因为包商银行的体量比较大,如果不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会引发一些金融风险。随着蒙商银行的成立和包商银行的处置基本完成,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人民银行的这部分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作用也会逐渐被别的资金替代了,比如存保基金,金融稳定再贷款就会退出。
重点三:临时性货币政策完成使命就退出
近期,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哪些临时性的政策工具将逐渐退出?下半年是否将更多依赖降息、降准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郭凯:疫情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是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二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2月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保障医疗产品的生产和重要生活物资供应;春节后开市前两天投放了1.7万亿元的流动性保证春节后开市市场正常的运转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的特点设计的,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是针对不同时点需要来设定的。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了。
目前,3000亿元再贷款已完成使命,已经退出;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复工复产,目前基本上已经完全复工,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月30日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春节后超额投放流动性的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但随着金融市场交易恢复正常运转,价格发现没有问题,我们也不再超额投放流动性了。这些政策措施确实是根据疫情的变化,完成了使命就退出了。
重点四:资管新规延期一年是比较合适的
目前,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限临近不足6个月,近期有行业报告建议并延长过渡期至2022年底。资管新规是否会明确进行延期?
孙天琦:目前,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出现了萎缩,我国经济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确实也增加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的难度,市场非常关注资管新规过渡期相关政策。有些人建议严肃市场纪律,严格执行资管新规,有些人建议延长过渡期一年、两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逻辑和道理。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坚持资管新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资管业务规范整改的情况,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资管行业的整改与转型。
周学东:各界对资管新规延长的建议比较多,但是无论是延1年、2年还是3年,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必须要转型的,再回到过去大搞表外业务、以钱炒钱、制造金融乱象是不可能。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还是相当大的。比如,委托贷款今年上半年减少了2300亿,而去年和前年减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亿。不规范的影子银行的规模明显在压缩,从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也能看得出来。关于资管新规延期,因为今年疫情冲击,应该延期。但也有机构、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可能延一年是比较合适的。
重点五:影子银行风险进一步收敛
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相当大,目前影子银行规模有多大?
阮健弘:大家通常理解影子银行就是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资管产品的统计范围包括八大类: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信托公司的资管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户、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保险的资管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到今年5月末,这些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总体看,资管产品风险进一步收敛。一是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续下降,5月末资管产品的同业资金来源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49.8%,比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是杠杆率回落(总资产跟募集资金的比例),资管产品的负债杠杆率平均为107.7%,比年初回落了0.9个百分点;三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5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的余额是60.3%,比年初高了4.9个百分点;四是非标准化债权规模持续减少,5月末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个百分点。资管产品的风险整体上在进一步收敛。
5月末,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的余额是39.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新增的投向实体经济的底层资产主要是企业债券和股票标准化的资产。
重点六:信托违约要防道德风险
近期,信托业风险集中暴露。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监管如何平衡投资者利益,哪些风险应由投资者承担,哪些是由信托公司不合规操作造成?
孙天琦:这几个风险处置案例相关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研究方案,人民银行也在紧密配合。第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压实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股东的主体责任。第二,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这些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选择权、财产安全权、求得赔偿权等合法权益。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风险责任意识,准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产品处理上,要严肃市场纪律,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四,对监管部门而言要举一反三,加强金融业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规范类似产品的销售行为,杜绝欺诈误导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重点七: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是允许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例会内容,删除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上半年末整个宏观杠杆率情况如何?接下来的宏观杠杆率走势如何?
阮健弘: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们测算我国宏观杠杆率是提升了14.5个百分点。从现在情况看,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当前宏观杠杆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这种阶段性上升是金融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虽然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但更要看到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逆周期调节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果都在体现。我们对全国1万家实体企业调查显示,截至6月15号,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已经达到或是超过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开工率已经回升到了90.7%。逆周期政策提供信用支持已经在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效果,当前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是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