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来到财政部,召开财税部门座谈会。
这是韩正年内第二次召开财税部门座谈会,上一次是1月2日。虽然时隔仅半年,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财税政策有较大不同,这也使得此次座谈会部署内容有了明显不同。由此可以一窥下半年财税工作重点。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也明显加大。
2.5万亿元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通过新增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政府举债8.5万亿元,规模空前,资金用于支持“六稳”、“六保”等,并强调部分资金快速直达基层政府。目前这些政策正在快速落地。
上半年财税工作成效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
韩正指出,今年以来,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放大政策效应,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下一步财税具体工作,韩正重点提了这些内容:
·要清醒认识形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解读:随着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经济逐渐回归正轨。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际上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从今年前5个月财政数据来看,财政收入跌幅有所收窄,但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依然高达13.6%,十分罕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
财税工作中有两条“底线”被明确:一是各级财政要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确保不出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老百姓切身利益;二是要做好疫情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不因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
·要坚持稳字当头,坚定信心和决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自强中赢得主动,稳住经济基本盘。
解读:在应对疫情一揽子宏观政策中,财政政策“挑大梁”,要求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尤其是支持“六保”,以稳住经济基本盘。
·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该减的要减到位,该降的要降到位,抓好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用基层政府、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直接感受来衡量政策落实效果。
解读:今年应对疫情冲击的具体财政政策中,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是关键一招,且减负效应集中在下半年。目前减税降费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不过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近日披露了河北景县存在不切实际压税收任务、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缴补缴欠税,向企业分解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等问题,折射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形势下,一些地方存在违规揽税收费的强烈冲动,增加企业负担。这也表明为何要强调将减税降费真正落实到位。
地方财政困难,但完成“六保”任务繁重。为此,中央财政将新增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并要求直达基层,尽早发挥资金效应,以支持困难企业和群众渡过难关,兜牢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为了花好这笔巨额中央直达资金,目前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已经协同开展监管,相关资金使用情况也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真正惠企利民。
·要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坚持和完善相关制度,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
解读:为应对疫情,今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进一步大幅增加,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达3.75万亿元。专项债项目需要一定收益来偿债,但实践中,一些专项债项目收益被人为高估,部分项目筹得资金后却难有实质性推动,资金闲置。另外还存在违规使用债券资金、项目收益被挪用等现象,因为急需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未来地方债风险安全可控。
·要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支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解读:三大攻坚战一直是重点财政工作,尤其是今年要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此下半年财政要有更大力度的支持。
在支持区域发展方面,主要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支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
·要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支持科技体制改革,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基础研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重大科技攻关。
解读:这方面主要是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等资金支持力度,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机制体制方面,主要是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释放科研机构和人员创新活力等。
·要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跟踪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解读: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大,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并强化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