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沪深两市继续高歌猛进,沪指上涨1%以上,连续8个交易日收高;创业板指数强势拉升近4%,连续4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3%,市场的赚钱效应依然较强,牛市的氛围越来越浓。
A股这轮强势上涨自7月1日开始,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突破一万亿元。截至7月9日,7月前7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超过1.30万亿元,远超6月份沪深两市的日均成交额(7001亿元);且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5万亿元,其中7月9日成交额达1.73万亿元,创出五年新高。
“短期来看,国内外流动性维持在相对宽松状态,是权益市场成交规模迅速扩大的基础;资金面的宽松,也是本轮市场上涨的重要原因。”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表示,中长期来看,如果从资金面的角度分析,这次会是长牛、慢牛,而不会是疯牛、快牛。
股市有一句谚语:牛市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灭亡。对此,多方业内人士认为,A股的这轮牛市属于“健康牛”,投资者需冷静对待,坚持价值投资思路,慢牛才能行稳致远。
经济面、资金面支撑牛市
7月1日开始,A股市场开始大幅上涨,至7月9日,几大综合指数累计涨幅均超13%,牛市特征彰显。
以上证指数来看,从一开始的突破3000点,到连续突破四个整数关口,再到7月9日收至3450.59点,7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近500点,累计涨幅15.61%,其中7月6日涨幅达到5.71%;此外,深证成指累计上涨14.70%,创业板指累计上涨13.10%,中小板指累计上涨14.95%。
“资金面的宽松,是本轮市场上涨的重要原因。”杨玲称,总体来看,国内外流动性维持相对宽松状态,是权益市场成交规模迅速扩大的基础。
近期A股市场成交量急剧放大,7月2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到7月6日成交额便突破1.5万亿元,7月7日继续放量至1.74万亿元,7月8日虽有缩量,但成交额也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7月9日继续回升至1.7万亿元以上。
在杨玲看来,成交金额大幅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情绪回暖导致的换手率提升;另一方面,增量资金也在加速入市。具体来看,当前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市场回暖,个人投资者加速入市。第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国内投资机构产品发行加速,如偏股型公募基金上半年发行份额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第三,外资持续流入,在提振市场情绪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增量资金。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这一轮A股市场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不仅仅是资金面的推动,实际上也有经济面支撑。
杨德龙称,现在统计局还未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但根据公布的4~6月份的相关经济数据来推断,二季度我国经济有望收复一季度的失地,GDP增速从下降6.8%回到正增长,至少是回到0左右,这就是一个深V的反转。如果下半年GDP继续回升到5%~6%,今年全年GDP就是逐季回升。GDP的回升预示着上市公司的盈利也逐季回升,下半年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同比都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这将是A股市场走强的经济面基础。
“从总量上看,社会经济生产秩序恢复情况较好,六稳六保政策作用体现,经济增速逐步向潜在产出靠拢。”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7月8日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微观主体看,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周期变化较为明显,每一轮盈利周期大约持续5~6年。对于每一轮盈利周期,上升阶段大约为2年,而下降阶段的时间为3~4年左右,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调节力度。
针对今年第三季度的宏观环境,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团队分析称,当前中国经济的爬坡阶段尚未结束,加班赶工期仍在延续,海外疫情的反复也尚未带来明显拖累。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降低了理财的“稳定”优势,或也推动了增量资金的入市,资本市场“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但在市场盛宴中也需保持一份冷静,尤其随着下半年美国大选的临近,海外风险可能上升,三季度市场的波动或将放大。不过,资本市场中长期看好逻辑不变。
“健康牛”才能行稳致远
近期A股市场快速回升,也让较多投资者感到焦虑和担忧,担心市场快速上涨,大盘会从慢牛变成快牛甚至疯牛。对此,多方面业内人士认为,A股的这轮牛市属于“健康牛”,投资者需冷静对待,坚持价值投资思路,慢牛才能行稳致远。
杨玲分析称,从需求端来看,和2015年杠杆资金大量入市不同,此次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公募、私募、保险等中长期资金,资金入市的节奏相对缓和,而且,各类长期资金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持续汇入。
“如果我们根据不同的机构类型进行简单地测算,预计今年至少还有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仍然在路上。”杨玲称。
她同时称,如果从中长期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有所改善,但是相比海外发达资本市场,A股个人投资者所占的比重仍然较高,未来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有望进一步增加。而且,近年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产品收益远高于散户,机构投资者的产品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因此,可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A股,机构化将是确定性的趋势。
“无论是从经济基本面,还是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以及从居民储蓄大转移的投资需求等方面,都可以看出A股市场这轮牛市属于健康牛。”杨德龙称,从长期来看,A股开启的这轮牛市是慢牛、长牛,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的预期。
姚余栋也表示,总体上,跨年中以来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平稳,利率中枢已回归至疫情前的水平,在季末财政支出的影响下,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周期性行业盈利修复缓慢,与近期周期权重板块涨停潮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已经具备了慢牛的基础。
从供给端角度,杨玲分析称,注册制将极大地改变股市的生态,当然也会影响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方式:即抱团优质公司+更多地通过机构产业市场,也是构建资本市场长牛、慢牛的重要基础。
此外,7月8日晚间,证监会对258家场外配资平台进行了集中曝光。同时明确,场外配资缺少相关资质,属于违法行为,证监会将持续加大监测力度,积极调查处理,及时予以曝光,严格依法处罚。这在业内看来,从一开始就严查场外配资,能使A股市场走势更加健康,帮助A股走出健康牛。
在姚余栋看来,虽然资产价格的恢复有利于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改善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但是资产价格涨幅不能过度偏离经济基本面,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慢牛才能行稳致远。
那么在此轮牛市行情之下,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呢?
“行情在启动时属于热启动,走出快牛的走势,吸引场外资金入场,等到市场牛市确认,第一波快速入场的资金建完仓后,市场可能会转向慢牛、长牛,A股市场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杨德龙提出建议,大家要树立信心,抓住绩优公司的机会,通过买入优质基金来分享A股市场的成长,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才能够真正分享A股市场的牛市。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团队认为,贴现率下行驱动的“金融供给侧慢牛”印证“渐入佳境”,配置继续坚定“估值降维”,体现在三条主线上,一是居民消费需求修复(休闲服务、零售);二是出口修复(机械设备、白电、苹果链消费电子);三是供给需求修复两重一新(建材/重卡、医疗信息化/新能源车)。
“三季度或面临阶段性调整,但维持战略看多A股,建议继续超配权益资产。”王涵团队认为,如果市场出现调整也意味着将是买入的窗口期。三季度阶段性更看好大盘股、中盘股,但战略配置上,考虑科技行业兼顾创新发展和“国内外双循环”,中长期仍然看好科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