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难以回避的选项。”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IBM大中华区集团董事长陈黎明表示,拥抱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将助力企业减少甚至化解类似疫情等不可预见的重大事件的影响。
陈黎明认为,一项技术从孕育到开发、应用、普及到成熟,甚至到衰竭,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大多数技术无法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持久发展的过程。我们对于许多技术的认知都有局限,但是创新带来的收益往往集中在创新者和早期尝鲜者,晚期跟随者往往被边缘化,甚至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句话:有多少人工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说的就是一项科技在早期开发过程所需要经历的学习曲线。有人称这一规律为播种时节和收获时节。”陈黎明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算法的丰富和投资的增加,人工智能也会突破早期的学习成本,加速在各个行业部署。或许20年之后,许多公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AI公司。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都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面临的通用技术。许多发明都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扩散过程,有时甚至会在早期伴随生产效率下降,在经历了经验曲线之后才会大幅度提升效率。”陈黎明指出,人工智能热潮使得政府、企业、社会大众都期望人工智能已经出现,这引起了广泛渴望、期待、热情、欲望、贪婪、焦虑、担忧、失望等等。
他认为,我们过多关注于一项科技今天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创造多少GDP,往往忽略了一项重大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长期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陈黎明指出,许多发明创造都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持续不断地改进,发展出广泛应用,从而形成非常强的外溢效应,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语言、火的使用,植物栽培、动物养殖、轮子、书写、水车、印刷术等许多古代发明都属于这样的范畴。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汽车、计算机、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
他举例称,如今一部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当年IBM送人类登月的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几万甚至几十万倍;IBM目前打造的超级计算机Summit的运算速度也已经高达每秒20亿亿次,比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提高了40万亿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