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再也没有一位作曲家的去世,能引发从古典到流行、从音乐到电影界的集体惋惜与哀悼。
当地时间7月6日,据外媒报道,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因摔伤股骨引发并发症,在罗马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1岁。
当晚,大提琴家马友友在社交网络上演奏了一段《天堂电影院》配乐,并撰文悼念:“我珍视与大师共度的时光,珍视他指挥的权威。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把音乐描述为能力、空间和时间,这或许是关于音乐最简洁、准确的表述。我们会非常想念他。”
导演王家卫则以一句“往事长存,心中有过”表达心中遗憾。王家卫监制的莫里康内传记电影《ENNIO:THEMAESTRO》(中译名《音魂掠影》)原计划今年公映,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搁置。
从《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荒野大镖客》到《一代宗师》,莫里康内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每年最高20多部配乐的惊人数量,为世界各国的电影贡献了500多首电影配乐。算上非官方的影片数量,更达到近700部之多。
2016年2月29日,莫里康内凭电影《八恶人》捧走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87岁高龄的作曲家在搀扶下颤颤巍巍走上领奖台时,在场的明星和电影人欢呼沸腾,全体起立鼓掌。
人们将莫里康内视为世界电影配乐之神,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他6次提名奥斯卡,却5次失之交臂。这曾是他的遗憾和无奈,以至于4年前拿到众望所归的奥斯卡时,忍不住落泪。
2009年5月23日,时年81岁的莫里康内携匈牙利管弦乐团第一次到北京,举行“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并曾接受第一财经专访。那一次被很多影迷比喻为“朝圣”,包括吴宇森、周迅在内的文艺圈人士几乎倾巢而动。当《天堂电影院》的音乐奏响,无数人湿了眼眶。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莫里康内为意大利红馆演出的“电影中的音乐”再次到访中国。去年,国内有演出公司曾提案做一场“莫里康内90大寿致敬演出”,再次邀请作曲家赴中国,却因多种原因未能执行,成为遗憾。
很多电影渐渐被遗忘,留下来的只有音乐
在莫里康内唯一一本访谈录《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中,15次采访作曲家的传记作家安东尼奥·蒙达将他描述为“一个具有神秘光环的人”。
1928年,莫里康内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位小号手。他6岁开始创作音乐,12岁就被当地媒体称为“6个月就掌握音乐学院所有知识”的天才少年。
在上世纪60年代投身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内一直从事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也曾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曾与一些意大利西部片导演合作,但直到1964年跟导演塞尔乔·莱翁内合作电影《一把金币》才声名鹊起。
莫里康内与莱翁内联手开创了“意大利西部电影”黄金时代。他曾对第一财经回忆,两人时隔20多年没联系,莱翁内突然来访,他从导演嘴唇嚅动的小动作发现这是小学时的玩伴,“我们三年级就认识,玩过很多游戏。通过我的叙述,他也慢慢想起,我们确实在罗马曾共读过一所学校。”两人之后合作了包括1964年的《荒野大镖客》在内的7部电影,让“意大利西部电影”获得璀璨重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莫里康内在《荒野大镖客》中使用吉他、口哨、犹太竖琴和手鼓,电影对话很少,音乐烘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西部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有口哨声、教堂钟声、狼嚎、鸟鸣、枪声、钟声,以及女人的呓语,这些与典型的录音棚布置无关的声音,为电影配乐增添了丰富的质感。他说,“各种声音都可以传达情感,它们是由现实声音构成的音乐。”
因为“对电影音乐艺术的杰出贡献和多方面的贡献”,莫里康内于2007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曾对第一财经回忆自己如何从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手上拿到这个奖,现场看到席琳·迪翁演唱《美国往事》,用“荣幸、感动”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但事实上,很多影迷当时就为他抱不平,认为奥斯卡奖项来得太晚。莫里康内自己则说,“能够得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比获得任何一个单独电影配乐奖还要棒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你某个作品的肯定,而且是对你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嘉奖。”
他曾谦逊地对第一财经坦言:“我那些被认为最成功的电影音乐并不一定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它们也许只是碰上了一部成功的电影而已。”
安东尼奥·蒙达写道,“很多电影渐渐被遗忘,而留下来的只有他的音乐”。
被搁置的传记纪录片
莫里康内对电影史的贡献,绝不仅仅是那些闻名世界的配乐。人们早就认为,奥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最终,因为与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合作《八恶人》,莫里康内才拿走早就属于他的荣耀。
昆汀从不掩饰自己对莫里康内配乐的挚爱,在1994年拍《低俗小说》和2009年拍《无耻混蛋》时,昆汀两度邀请作曲家为他创作,均被回绝。甚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多次邀请,也都被作曲家拒绝。
2015年拍摄《八恶人》时,昆汀把剧本翻译成意大利语,再次登门,终于以诚意说服作曲家。
莫里康内的创作方式与众不同,他总是把配乐视为电影创作的一部分,在电影还未拍摄时,他就能根据故事与人物创作。他曾告诉第一财经,“对于电影配乐来说,没有什么标准方法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直接与导演本人对话,并且去聆听他对影片的描述、意图,他的想法、需要以及对人物的定义。”
《八恶人》的配乐是先锋、怪诞而实验的,充满黑暗悬疑的气氛和情绪化段落,是作曲家在87岁高龄时,在两周内完成的。他甚至亲自指挥捷克国家交响乐团进行录音,一举夺得第73届金球奖以及第88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
他一生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最佳原创配乐奖,三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六次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奖、两次欧洲电影大奖、威尼斯影展金狮荣誉奖,以及11项意大利最高的电影荣誉戴维·多纳泰罗奖。
他为世界电影留下的500多部配乐,都源于终日勤勉如一的创作。他很认同美国画家查克·克劳斯的观点,“根本没有灵感这回事,要卷起袖子才有艺术。”也曾说自己一个月完成一部电影配乐根本算不上什么,“我总是举巴赫的例子,他一个星期就可以写一首清唱剧,还在教堂演唱。我跟他比的话,根本是无业游民。作曲家就该写曲,跟作家就该专心写作一样。”
王家卫担任监制的传记纪录片《音魂掠影》,由莫里康内的挚友、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执掌,他采访了70多位世界顶级的电影人和音乐家,其中包括王家卫、昆汀、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大导演,用作曲家与他们的故事,探索其职业生涯鲜为人知的侧面。
因采访人数众多,电影的拍摄历程长达5年。尽管预告片在2016年就已经面世,但纪录片迟迟没能公映。
托纳多雷曾说,他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向世界各地热爱莫里康内配乐的观众展现他的人生,“我们想让所有观众都爱上这位20世纪首屈一指、广为人热爱的音乐家。”
安东尼奥·蒙达曾问莫里康内,“假设一百年后,你的名字出现在一本百科全书上,你希望如何被定义?”莫里康内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说了一句:“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