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的呼声愈发高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尽管A股没有开市,但市场对此的讨论并未因假期而停止。“这周末没有休息,行情这么好,不想错过难得的机会。”7月5日下午,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
过去一周里,A股上演强势逼空行情,成交量连续两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沪指站稳3100点,牛市呼声高涨,甚至有投资者开玩笑“周末都是多余的”。
鼓噪牛市的同时,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落到市场风格切换上:金融、地产股的大涨可持续性如何,是否会出现风格切换?机构抱团的医药、白酒估值已然不低,筹码松动的概率如何?
尽管风险偏好已然较高,但需要看到的是,眼下A股的解禁压力、抱团高估、业绩不达预期等风险依然萦绕。
风格切换概率几何
7月1日以来,A股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切换。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大涨14.35%,房地产上涨9.25%,采掘、银行等也分别上涨7.94%和7.08%,而上半年高歌猛进的生物医药却下跌0.39%,在申万一级28个行业中唯一录得负收益。
随着非银、地产的强势行情和生物医药、电子计算机等补跌板块的鲜明对比,市场的焦点开始落到风格切换上。A股会上演从成长股到价值股的风格切换吗?
对此,第一财经采访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券商等多位机构人士。受访人士更倾向于:不会。
“今年来看,我觉得风格切换是比较难的。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的大格局不会变,低估值的补涨说不定下周就结束了。”深圳一位资深公募股票基金经理称。
北京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也向第一财经表示:“风格切换的概率比较低。如果是1~2周的风格切换,我认为已经发生了;如果拉长到一个季度或下半年,我觉得这种切换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概率非常小。一般来说,风格切换需要趋势的扭转,目前看没有切换的条件。”
第一财经了解到,从历史上看,A股市场风格和估值的切换,通常而言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三个:一是所处的经济周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拐点变化,二是偏中长期的险资频频举牌低估值蓝筹,三是地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最近一次风格切换发生在2016~2018年一季度,当时的背景是经济预期较好,利率往上走,货币政策收紧,而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如果宏观条件没有改变的话,市场风格还是会继续偏成长。”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解释称。
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的逐步受控以及市场恐慌情绪的下降,货币政策从“危机应对式的极度宽松”进入到多目标兼顾的“常态式宽松”,意味着流动性投放的减弱,因而导致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边际收紧。相应地,4月以来,银行间市场短期和长期利率都已触底回升。与此同时,央行强调政策“直达性”,继续定向提供流动性,7月1日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真正的周期股走强,需要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等配合,但现在还看不到。2016~2018年资本市场的政策是收紧的,而现在是放开的。货币政策从5月开始边际收紧,现在是高位震荡。但边际收紧不构成持续收紧的条件,或大的货币政策转向。”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进一步分析。
中国银河认为,在资金成本较低的背景下,部分新增入市资金面对高高在上的成长股有些“恐高”,转而买入股息率不错、稳定的蓝筹股,虽然不能指望翻番收益,但实现年内股价“不跌”或小涨、获得高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的概率比较高。
全面牛市要来了吗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球各主要股指均出现过大跌。统计显示,上半年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4%,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8%,恒生指数跌13%。相比之下,A股虽然在2月和3月也出现过急跌,但是上半年整体平稳,沪深300指数微涨2%,创业板指则大涨36%。
特别是医药、电子、消费等指数,表现了超强的赚钱效应,相关行业及主题类基金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情况下,也引来新发基金的爆发式增长。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成立了677只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1.06万亿元,其中权益基金发行总规模达到7177.45亿元,占全部新基金规模的67%。历史上,只有2015年和2019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而今年不到半年就跨过了万亿大关。
7月份以来,以中信建投(601066.SH)、中信证券(600030.SH)等领衔的券商大爆发,再次引发市场对于牛市的呼唤。特别是随着沪指站稳3100点,牛市还远吗?
“市场的赚钱效应的确吸引了一部分场外资金进来,但在目前这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下,讲全面牛市还是太早了,我个人没有这么乐观。今年的行情是由流动性宽松推升,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进入到信用宽松阶段,我觉得拐点还是会来的,如果基本面没有跟上的话,行情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上述深圳公募基金经理认为。
“我也不倾向于有全面牛市,但目前来看,现在关键看货币政策,如果进一步紧缩,压力会大一些。不过市场短期看不到太大的回撤风险,可能就是波动会大一些。”北京某上市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可能合并的消息沸沸扬扬,无形之中也助推了券商的大涨。
不过,7月5日,中信证券公告,3日,公司向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书面征询上述媒体报道所涉事项,并于4日收到书面回复:经与中信集团确认,截至目前中信集团未讨论过任何关于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重组合并的方案,也未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涉及收购中信建投股票的任何协议。
海通策略称,下半年企业利润同比将回升至两位数,牛市进入盈利估值双轮驱动,市场有望向上突破,创本轮牛市新高。市场将从局部机会扩散到轮涨,“科技+券商”主线再发力,低估低配行业阶段性补涨,如银行、地产及周期股。
可能的几大风险
尽管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较高,但并不代表眼下的A股没有风险。
首先是解禁的压力。
理论上,7月限售解禁规模达到4785亿元,仅次于年初的5500亿元,市场也产生大规模限售解禁冲击的担忧。
进一步来看,不含科创板公司,本周(7月6日~10日)面临解禁个股30余只,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超500亿元。7股解禁市值在10亿元以上,解禁市值最高的是红塔证券(601236.SH),有11.1亿股面临上市流通,主要为发行前股份限售流通,解禁市值高达250.73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解禁潮。旭升股份(603305.SH)解禁市值也在百亿元以上,达到136.1亿元。
“7月是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公司解禁的高峰,减持压力较大。减持未必一定带来下跌,但是在某些环境下,容易被阶段性放大其影响。”有机构分析人士称。
其次,在科技公司估值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其风险更容易被放大。7月1日,浪潮信息(000977.SZ)一度跌停,就和英特尔供货传闻有关系,尽管其后被澄清,但是大跌的背后反映了性价比在下降。
还有市场人士对业绩有所担忧。由于市场对于成长股的预期很高,对于大多数上半年的明星股,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对不少公司,低于预期的概率却在提升。
此外,公募基金抱团的白酒、医药估值已经偏高,甚至有泡沫化倾向。筹码的松动,可能会引发板块的大跌。
“科技、医药等领域的成长股代表长期发展方向,具备较大的长期成长空间,这在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得到了充分演绎。但目前来看,部分成长股在上半年快速上涨后,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星石投资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