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实体经济!
央妈出手,国常会提出的金融向实体让利1.5万亿元有望更好实现。
央行6月30日消息,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两次调降再贷款利率
再贷款,是指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近两年,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再贴现,则指央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我国央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
本次再贷款利率并非第一次下调。
今年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原来的的2.75%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发挥好激励撬动作用。
本次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对实体输血
“下调利率意在增强银行投放小微三农贷款的动力。”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为应对疫情冲击,除3000亿元疫情专项再贷款外,今年央行增加了支小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万亿元。这些再贷款对应的小微三农贷款利率不能高于同期1年期LPR+50BP,目前为4.35%。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可以适当补偿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提升银行信贷投放动力,也是让利实体经济的方式。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二季度例会指出,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和发放信用贷款。
廖志明表示,作为政策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相较于OMO和MLF,调整相对滞后。2020年2月底,1年期再贷款利率为2.5%,4月1年期MLF利率下调了20BP。此次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下调25BP至2.25%,以补降性质为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则认为,今年银行自身面临着存款负债成本刚性、资产端利率下行、不良压力加大、资本金缺乏等多重问题。由央行出手,降低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可降低银行支持小微/涉农企业信贷与票据资金的成本,提高银行调降对小微企业与涉农企业贷款利率的意愿。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对于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多位专家表示,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具有很强的定向性,体现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并不意味着货币转向全面宽松。
李奇霖表示,现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基本恢复,社融和M2增速基本达到央行的目标,经济整体处于复苏进程,转向全面宽松没有太大必要性,反而会引发新一轮的资金空转套利,非央行所愿。
李奇霖强调,6月PMI反映出,当前经济的修复是由大型企业驱动的结构性修复,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生存环境依然不佳。既然问题出在小微企业,是结构性问题,就应该利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为实体输血。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出央行控制套利、防止资金空转采取了“两手抓”政策:一方面,压降市场套利空间,驱动更多市场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模式降低存贷款市场价格,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