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是重要引擎。当前,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金融发展生态格局,成为全球金融竞合的重要因素。如何让科技为金融赋能,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也是此次陆家嘴论坛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
6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全体大会上,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的多位业内人士热议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并为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献言献策。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上海的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也非常雄厚,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发展金融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目前央行正在研究编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案例和指引,构建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今年年初,上海出台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基于此,李伟提及,“央行会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通过具体措施来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
在科技赋能金融方面,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表示,科技助力金融有两大途径,一是“从0到1”,二是“从1到N”。
所谓“从0到1”,是以金融公司为主体,借助科技手段为金融主业提质增效;另一路径是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主体,总结0到1成果,批量化赋能中小金融机构,帮助其分享科技发展红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效能,从“1到N”,实现普惠金融。
在谢永林看来,对众多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第二条路径更为实际可行。比如陆金所控股就明确了“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定位,通过“信息平台+赋能平台”两大功能,帮企业融资,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提出,在科技赋能过程中,政府的参与是重要推动力量。“过去,我们讨论金融和科技的时候,比较多的是讨论金融企业和科技公司两个市场主体怎么结合,但这几年,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政府在金融科技应用中做了很大推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金煜说道。
比如,上海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依托这一平台,上海构建起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体系,让数据资源的归集、治理、应用、安全等有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借助该平台,上海市金融局等多个部门还联合创设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向银行开放与普惠金融密切相关的政务、公用事业等数据。
银行获取数据后,可以依靠大数据分析、建模等金融科技手段为中小微企业“精准画像”,着眼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大信贷投放精度和力度。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已服务3200多家小微企业,数据调用约5.5万次,为25亿元普惠贷款提供数据支持。
“过去政府更多是一个引领者、推动者,这次增加了角色——重要的、深度的参与者。”金煜称,“在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之间通过结合,能够不断挖掘数据的价值。”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亦表示,看好上海建成金融科技中心。他总结归纳了上海具备成功的三个基因,即技术基因、开放基因和未来基因。“科技中心一定是立足于新技术,和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上海是新技术、新应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井贤栋称。
他还提到,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需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双向开放的格局,同时,对内注重面向不同市场主体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