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再起,病毒到底起源于何处?何时传入北京?经过病毒专家日夜奋战,有了初步的科学结论:这是一种输入性病毒。
6月18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发布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市场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
三条数据来自北京市确诊病例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环境样本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3-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向国际社会共享。
“从这3个病毒基因组序列看,是新冠病毒D614G突变,这个突变不比欧洲型更古老。从基因库看,最早一个样本是1月28日德国采集到的,发现了这个突变,只不过占比低。到5月份,D614G的比例就非常高了。在GISAID的数据库中,距离北京这次采集数据最近的是4月21日的样本,也是这个毒株。”一位病毒基因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可以肯定是输入性的,因为中国大陆本土之前没有D614G突变毒株。D614G是新冠病毒一个非常大的亚型,这三条基因组序列有一些新的特征。除了欧洲、中国台湾有一条序列,南美的哥伦比亚也有一条这样的序列。因此,是否一定来自欧洲,还需谨慎看待。其次,是不是两三个月前进入中国的,也不好判断。”一位生物学专家也认同上述病毒基因学专家观点,向第一财经表示了相同看法。
6月18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发布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市场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
北京新冠病毒为D614G突变毒株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冠病毒D614G突变?这需要从新冠病毒的S蛋白说起。
S蛋白又称“刺突糖蛋白”,位于新冠病毒最外层,像一个个突起的“皇冠”,是新冠病毒入侵人类细胞的武器,即病毒附着并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部分。
新冠病毒的D614G突变,是指S蛋白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因此也有人把变异毒株叫做G614,老毒株叫做D614。
D614G刺突蛋白与老毒株D614蛋白相比,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且这种毒株目前只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被发现。
在短短数月时间内,D614G一跃成为世界主流病毒株。科学家发现,这种变异毒株占比,已从年初的0,到3月份的26%,4月份的65%,5月份的70%。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变异毒株D614G比老毒株D614更有传播优势。
“按照病毒的进化史,病毒在更适应人体的变异过程中,会趋向传染性强、致病性弱的变异方向,就是说患者会是轻症多、重症少。目前对于D614G的变异,其传染性强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据,是否轻症居多,还需要临床观察。”上述病毒基因学专家表示。
为了确定D614G突变的特性,斯克利普斯研究所Choe和Farzan领衔的研究团队评估了D614G在新冠病毒进入细胞中的作用,发现G614感染hACE2-293T细胞的效率比D614高约9倍。
Choe和Farzan的团队还发现,D614G变异增加了病毒表面功能完整S蛋白的数量,进而增加了病毒与细胞结合的机会,提高了感染效率。
北京新发地病毒基本可以确定是输入性病毒
6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此次疫情肯定不是在北京的原发地发生的,是从外部输入的。
他同时指出,此次病毒与在欧洲广泛传播的毒株序列更加相近,但这不代表病毒一定来自欧洲国家,有待进一步收集信息来帮助判断。
GISAID数据库公布了新冠病毒的株名、采样日期、采样地点、样本提供单位、数据递交单位等元信息,专家从这些信息发现,北京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来自捷克、中国台湾、丹麦、哥伦比亚、以色列和奥地利的序列很接近。
不过,到底起源于何处?何时传入北京的?目前尚不能定论。
既然D614G突变毒株并非中国大陆本土病毒,那么它是怎么输入到北京的?
“境外输入性病例有可能会把病毒带到市场,但是从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样本检测情况来看,或许存在源头污染。”一位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的研究员武桂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在新发地发现了很多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包括海鲜店、水沟等环境样本,“整个环境被病毒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同时武桂珍提到了一个样本,“整条三文鱼的口腔拭子”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个发现,给病毒的溯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三文鱼口腔中的病毒是冷冻前被病毒污染?还是后期解冻时被污染?这个仍然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
不过,无论如何,北京新发地新冠病毒到底来自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还是因为感染者进入市场造成了传播?目前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