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六稳”“六保”政策落地,一大关键是基层政府能否在执行政策中不走样。受疫情冲击和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不少基层财政十分困难,收支缺口扩大,让他们加大“六保”资金投入,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6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中央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省级财政不得截留,并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以确保中央确定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这一部署将极大缓解基层财政困难,资金快速直达基层也可以提高花钱效率。这笔巨额资金将主要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怎么花好这笔“救命钱”十分关键。
上述会议要求在政府内部建立一套对资金合力监管机制:财政部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的资金监控系统。省级财政加强资金监管。市县政府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另外,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审计部门要开展专项审计。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坚决处理。
这笔2万亿元巨额资金,将拨付给广大受疫情冲击的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众,金额巨大、受惠面广、信息复杂,操作难度大。仅靠政府内部监督显然不够,应该将账本对全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中央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2万亿元资金最终是需要偿还的,而承担这笔债务偿还责任的仍是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尽管这次2万亿元直达资金是创设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但花纳税人的钱就应做到公开透明,不应搞特殊。
资金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可以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一些企业和个人套取资金,使得这笔钱真正花到最困难的地方和最急需的领域。
比如张三声称困难,申请政府补贴。一旦这笔补贴向全社会公开,张三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会紧盯着他,进行监督。这可以确保他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是套取政府资金定将遭到他人举报,接受政府调查,违规则被收回资金。企业也是如此,在供应商、竞争对手、周边群众的监督下,困难企业申请政府补贴将受到更多的监督。
如此巨额资金由市县政府分配,难免可能滋生一些腐败和不公,而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
这次中央2万亿元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何不将创新进行到底,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实时公开资金使用台账,打造一个更加阳光透明高效的政府,这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