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如何通过一体化带动高质量发展,在防疫、经济两手抓的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
在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一市三省签约重大合作事项19项,成立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展示重大科技成果585项……
会议还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共同培育长三角大市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化危为机中增强发展主动权。
业内专家认为,政策、平台铺好路,后续的项目落地及实际操作,就需要对市场更敏锐的企业家来共同完成。
事实上,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长三角,他们表示长三角既要做中国的长三角,也要做世界的长三角,企业家需要抱团,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合作。
打好“大算盘”
6月4日,记者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在手机上填写好基本信息,到达浙江湖州后,出示二维码,就可在城市内自由活动。这一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早在2月27日的三省一市视频会议上就已明确提出。
6月5日,沪苏湖铁路开工,建成后湖州将被纳入上海“一小时通勤圈”,并与商合杭铁路衔接联通安徽,强化上海向长三角核心腹地的辐射功能。
除了上述长三角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体化案例,在已有的制度创新和突破之下,当前各界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如何将一体化推向深入。
事实上,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抗疫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次检验。”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马春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没有因疫情而停滞,反而在合作领域走得更宽更深更实。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一市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4.98万亿元,占当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
那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让长三角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培育更多新增长点,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工作。
在6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表示,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小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家庭,都没有办法关起门来完成财富的生产,所有的财富都是在与他人的来来往往中产生的。而要想重启来来往往、做好来来往往,关键要打好“大算盘”。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就是要致力于提升来来往往的层次、频率和多样性。
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长三角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着手。短期是一市三省通过一体化的信息沟通、政策衔接来共同解决产业链部分短板,并明确需要攻克的难题。从中长期来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需要协同联合起来,进行长期或者系统性的规划,攻克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
陈雯说:“一旦全球化的步伐受到阻滞,价值链有一些断裂的话,就会影响产业的正常运转,断裂越多,影响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以及自主可控的能力。这次疫情也让长三角共建一个相对自主可控安全的产业链体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企业抱团
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创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本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期间,科创和产业也成为场内外提及最多的高频词。
座谈会指出,要共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研究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上述高层论坛上,还举行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共计签约重大合作事项19项,其中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占比近一半。
比如,长三角面向物联网领域“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框架协议;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6月6日发布的《2020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快速提升,资源共享指标增幅最大,区域内技术成果正在加速转移。这说明,长三角区域充分具备开展协同创新的资源基础和共享能力,一市三省具有较高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人才储备。
目前,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三省一市均出台了地方版的“新基建”方案,5G网络、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马春雷说,长三角是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要素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落实中央要求,三省一市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马春雷表示,创新协同方面,上海牵头搭建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三省一市2400多家机构的3万多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360亿元。这样一来,长三角的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利用三省一市的科技信息和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减轻成本负担。
在陈雯看来,除了搭建大平台、成立联盟、签订重大合作事项等举措,后续项目的落地、实操细则更为重要。要做到这些,就更需要靠企业来携手。“因为企业对市场的敏锐度很高,他们更了解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本次座谈会期间,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这个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非营利性组织囊括了近100名企业家,主要分为沪苏浙皖四个组,成员来自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商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
该联盟将致力于搭建长三角企业家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平台,促进政企高效沟通;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有效合作;搭建长三角企业协同创新的平台,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引导长三角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围绕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等课题建言咨政,着力打造成为企业家参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一体化建言献策的重要智囊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联盟成立当天(6月5日),当选轮值主席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在发言中提到,企业要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这一重大机遇,关键要聚焦聚力,在最关键的领域、最核心的环节,发挥最大的优势和最突出的作用。
作为江苏组发起人,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长三角既要做中国的长三角,也要做世界的长三角。例如,对标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地区间的开放共享,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同时,对标国际发达城市群,把握住科技发展的大势,通过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安徽组发起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对记者表示,长三角企业家需要抱团,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合作。企业家联盟的成立能让产业链的各项要素更有效地结合,还能让企业家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还能形成集体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而长三角之外的公司,也在加速布局一市三省。6月6日下午,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在松江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根据规划,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预计于2021年底陆续投产。
腾讯公司副总裁、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腾讯来说,成立华东总部就是将长三角未来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腾讯在长三角区域的布局会根据各个省市不同的特点有所区分。但总的来说,会将整个公司的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产业重点布局在长三角,这也和长三角区域本身的信息化发达、机构高校比较密集的局面相匹配。
数据显示,2020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共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达7.81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955项,总投资5.61万亿元,新开工项目435项,总投资2.20万亿元。在新开工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项目共253项、总投资97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