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张晓玉
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5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3025亿元,创地方债券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债券共发行3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7024亿元,再融资债券4973亿元。截至5月底,地方实际发行了专项债券21502亿元,完成今年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的93.9%。
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副总经理付海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大力推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一方面,有利于开前门,堵后门防范金融风险,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显性化,助力推进政府债务预防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把控专项债限额的合理分配,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高效。”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速扩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会议指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面对急需复工复产的供给端和迫切扩大内需的需求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既要把握好政策方向落实尽快尽早的大政方针,也要注重政策实效,精准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也需要专项债券提质增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今年成为财政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自2019年以来,中央不断规范专项债券项目范围,资金更加精准地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这样很好地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方向,显著提高了专项债券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助力地方政府短期稳增长、长期促发展,发挥对六稳六保的保障作用。”
孙久文建议道:“在专项债券持续加码的同时,各省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项目质量,注重项目管理与审核,严格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既是保证专项债券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重点支持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基础工程
2020年面对海内外疫情的经济冲击,应急医疗、公共卫生建设、产业园区复工复产和招商引资等领域基础设施投入需求迫切,专项债券进一步明确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项目。
与此同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基建投资”成为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在拉动经济方面被寄予厚望。
付海洋表示:“目前财达证券已经在全国多地完成多个新基建和老旧小区等项目的前期谋划、融资设计及协助申报工作,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近期5G、大数据、信息网等相关项目明显增加,多地政府都在努力把握新基建这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数据显示,2020年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医疗卫生、市政和产业园区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建投资比例超过80%。针对当前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专项债也进一步将5G、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纳入重点倾斜项目。
对此,周宏春表示,“建议在新基建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新基建重在消费升级和产业优化,促进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的出现,专项债券可以积极参与新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收益平衡、稳定回报的投资项目,以进一步提升收入稳定性。”
(编辑 田冬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