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路径”选择无疑是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其中,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是完善枢纽功能的最重要一步。
6月3日晚间,为建立转板上市机制,规范转板上市行为,统筹协调不同上市路径的制度规则,做好监管衔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自主作出转板决定,自主选择转入的交易所及板块。笔者认为,转板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可能变化的融资和资本运作诉求;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高效率的投向符合金融支持、产业导向的领域。
首先,打通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转板路径,是资本市场响应“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要求进行的制度供给。
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政策面一直对资本市场发挥和提升枢纽作用充满期待。2018年10月份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上首次提出“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今年4月7日,金融委第二十五次会议再次强调这一点;5月1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也表示,“促进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资本市场要发挥好枢纽功能,显然也需要畅通自身生态循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都是有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有序衔接。如果通俗的以产业链来类比,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一个为企业直接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服务的产业链,这些板块坚守各自定位、错位发展,是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同时,这些板块必须相互衔接配合,保持产业链内部流动性。因此,转板机制的即将畅通看似仅仅是新三板与两大试点板块(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搭建的“廊桥”,但其实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向更高质量服务于实体经济迈出的一大步。
其次,建立转板机制,是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诉求的必要回应,也是真正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一步。
资本市场之所以以多层次的面貌展现于企业面前,是根据中国经济结构和中国企业发展特点的需要。如同人之成长要经历从孩童到青少年、乃至成年的逐步迈进,企业良性发展也要经过不同特点的阶段,且多数企业在特定时段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
笔者认为,最佳的支持并不是单一时点的大手笔资金供给,而是能够陪伴企业一路成长,即便是企业发展积累到了量变的时候,也已经有“下一站服务”在贴心守候。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列提供了充足座位的前行列车上,乘车人如果中途发现需要在该线路上变更并延长目的地,他的最优选择显然是办理相应手续、补足票款,而不是返回始发地重新买票、检票、上车。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言也是如此,“乘车企业”如果因企业发展带来资本运作诉求的变化,最优选择是达标新板块的上市门槛并实施转板,而并不是“摘牌-全流程重新审核”。毕竟,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所场所的变更,不涉及公开发行股票,无需摊薄股份,可降低企业到交易所上市成本,便利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第三,转板机制畅通的并不仅仅是企业的融资,更是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循环。
在去年新三板启动综合改革之前,“流动性不足”是市场对于新三板最大的焦虑:一方面是优质企业挂牌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资金对于参与新三板交投的意愿不足。此外,一直以来,新三板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机构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前提是要有通畅的退出机制,并能达成一定的财富获得感。转板机制在为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修路”的同时,也为资金的进出铺就了道路,为机构等投资者财富增值提供了可能。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后,存量资金更能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中实现快速循环、提高资金效率;增量资金也愿意从不同途径涌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
道路的贯通能带动沿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贯通”更是如此。笔者相信,在转板等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带动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坚实依靠、并为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不断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