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已产生第二波?
6月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的一次线上会议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李保东发布《疫情与变化的世界》报告(下称《报告》)称,“本轮疫情将持续多久,今后会否卷土重来,目前形势并不明朗。”
而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目前全球大流行都还处于第一波。”另一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传染病专家也持相同观点。
“切断传染的控制措施是否有力,将直接影响到这一波疫情持续的时间。”曾光表示。
事实上,疫情的传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与各国防控措施紧密相关。
《报告》认为,亚洲国家多数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中国、韩国、新加坡均在疫情暴发后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了新增病例数量。欧洲国家采取了一定的社交隔离措施,疫情在较大规模暴发后逐步进入下降轨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疫情仍在恶化,新增病例数量进一步增长。美国的新增病例数增长最快,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社区防控起到了切断传播路径的作用,这个防控措施很关键,但很多国家做不到,社区防控措施难以落地,所以导致第一波疫情还在持续。”曾光表示。
《报告》认为,同一些亚洲国家追求零增长、零感染的防疫理念不同,部分欧美国家的防疫政策更多是为了“拉平增长曲线”,即通过减缓疫情扩散速度,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为研发疫苗和药物赢得时间。
这种“拉平增长曲线”的防控措施,无疑带来的是感染人数的激增。据WHO信息,6月2日,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超过597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181万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无论是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还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都需要人群中有60%~80%的比例获得免疫,才能起到免疫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