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和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近期被不少基金公司当作“卖点”进行宣传。自购基金,因为申购的主体是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等知根知底的“自家人”,其眼光按理来说应该不错。
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累计有60家基金公司自购基金产品,净申购金额为16.47亿元,这一数据相比去年同期增幅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自购一是将基金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基金持有人利益进行绑定,二是通过基金自购,基金公司自身也能分享到基金投资收益。特别是在基金发行阶段性低潮或是对后市机会比较看好的时候,基金自购行为通常会比较多。
公募自购热情高涨
在今年A股的波动行情中,公募基金看多做多,自购热情高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6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发起123次自购行为,净申购金额达16.4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9.79亿元的自购规模,今年基金管理人的自购规模增幅超过68%。
具体来看,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都是今年以来大手笔自购的代表。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汇添富基金大手笔自购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金额达2亿元,购买的基金产品包括汇添富价值精选、汇添富消费行业、汇添富创新医药、汇添富移动互联、汇添富民营活力及汇添富消费升级等基金;天弘基金的7000万元则是投向债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工银瑞信则是将6000余万元投向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还有基金经理也认购了自己的产品。今年2月发行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发售公告显示,基金经理赵枫将认购该基金3000万元并承诺锁定期为4年。某头部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出于对医药行业的看好,他本人也购买了自己所管理的医药类基金,并且长期持有。
已成基金销售“卖点”
作为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基金公司员工是离基金经理最近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最“懂”基金经理的人。近期,就有兴证全球基金(原“兴全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东方红资管等多家公司将公司员工购买自家基金产品作为“卖点”进行营销宣传。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基金,更是被认为是市场的一大风向标。
数据显示,根据2019年年报,基金公司员工持有规模前100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兴证全球基金旗下的产品数量多达11只。兴证全球基金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兴全合润的员工持有规模达到3151.61万元,而兴全趋势投资和兴全新视野的员工持有规模则分别达到2412.02万元和2037.94万元。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底,按基金公司来看,共有13家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员工持有市值占比在0.10%及以上,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以0.20%的占比排在第二位。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20只基金产品的内部员工持有市值超过1700万元,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内部员工持有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基金3751.11万元,排在第三位;东方红中国优势混合基金被内部员工持有3741.6万元,排名第四。
这样的自购成绩单,自然成为基金机构宣传的一大亮点。
遵循自身投资逻辑
“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因为工作的原因,对自家公司的基金产品、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往往会更为了解,所以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广大投资者选择基金的一个参考指标。”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但是由于个体资金属性存在差异,投资者还是要综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投资周期来进行判断。”
盈米基金研究总监赵玉斌表示,员工自购是基金公司对于市场信心的表现。他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有基金公司大仓位购买自家基金,反映出基金公司对于该基金的自信,这个时候投资者可以多留点心思去研究一下该基金和基金经理。但他也指出,应把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看成独立的投资者,单个投资者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普通投资者是否买基金应该遵循自己的投资逻辑,基金公司自购基金只能作为参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在基金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基金自购一般是出于两方面目的。一是将基金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基金持有人利益进行绑定,以增强持有人信心,发动员工以及使用自有资金去买自家基金,会起到积极的基金促销效果。尤其是在基金发行较为困难时,自购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二是通过基金自购,基金公司自身也能分享到基金投资收益,基金公司的自营资金在运营时是可以投资自家基金的,这既能提高基金规模,又能分享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