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已成为当下“六保”的关键环节。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11条金融改革措施。从内容来看,11条改革措施中,多条政策都紧紧围绕中小微企业展开。给小微企业带来诸多利好讯号的同时,也彰显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
为小微企业输血:信贷支持更进一步
受疫情冲击影响,当前中小微企业正在成为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前期,在监管层持续的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金融委办公室明确,将尽快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体现出监管部门对扶植小微企业度过困难时期的政策导向,同时也释放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具体举措即将逐步落地。
具体来看,11项改革措施的首条即为完善银行小微服务机制的要求。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办法》以“正向激励为主,适当监管约束,明确差异化要求,合理体现区分度”为指导思想,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行、总量与结构并重、激励与适当约束并举”的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评价内容,设置标准化指标。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鼓励银行大幅增加的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等业务均设置了具体考核指标。
其次,确定评价机制,规范组织开展方式及流程。评价工作分为银行自评、监管信息收集、监管初评、监管复审、评价结果通报、档案归集等环节,各环节有具体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
另外,明确评价结果的运用方式,突出与相关政策措施的协同。强化监管评价结果对商业银行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导向作用。
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制定《办法》是银保监会推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近年出台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形成“一张清单、差别权重”的多维度综合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情况。发挥监管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优化信贷结构和服务方式,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制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在4月9日,银保监会已就《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其中的监管评价指标表就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管督导检查情况等五大类供41项指标进行评分。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即将出台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也有利于缓解此前中小银行资本短缺和新馆疫情对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扎根基层,天生具有普惠性质,是服务基层中小微企业不可获取的力量。但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有所上升,还存在部分机构公司治理不完善、股东股权违法违规等问题。为此,必须持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化解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守住风险底线。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未来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可能将主要集中于四个渠道:一是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二是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三是地方财政、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国企进行注资;四是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外资机构参与补充资本。
为小微企业增信:弱化政府融担机构盈利考核
11条改革措施释放出不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信号。除了依靠银行信贷来支持中小企业外,另一项便是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行业绩效评价指引》(下称《指引》)。
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放大倍数不高、聚焦支小支农不够等问题,政策功能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其中,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正向激励不足、过度强调盈利性考核,是重要掣肘因素之一。
“据我们了解,很多中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不仅包括贷款利率,还有担保费、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非息费用,这些利率之外的附加成本加总后甚至可能达到利率的1-2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
第一财经记者从有关部门负责人处获悉,财政部在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印发《指引》,从政策效益、经营能力、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四个维度构建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体系。
一是突出政策导向。重点考核新增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规模及占比、新增1000万元及以下担保业务规模及占比、担保费率等指标,引导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降低费率水平。
二是鼓励业务拓展。在经营能力方面重点考核新增担保业务规模、放大倍数等指标,鼓励担保机构主动作为、扩大业务规模。
三是弱化盈利考核。明确经济下行期内可暂不考核降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逆周期调节作用。
四是强化正向激励。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担保机构获得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补贴、奖励等财政支持以及确定负责人薪酬、工资总额的重要依据,增强机构内生动力。
此外也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既提供绩效评价指标分值和评分标准供各地参考,又允许各地结合本地及机构实际对指标及分值进行调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指引》的出台,旨在制定更加细化和更具针对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融资担保公司深度参与涉农、小微企业融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小微群体的担保增信作用空间增加,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解决小微企业抵押不足问题、提升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
为小微企业服务:标准化票据迎新机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从金融机构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
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 自2019年8月创新开展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以来,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组织试点参与机构起草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今年2月公开征求意见。
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提及,出台《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支持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支持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标准化票据,发挥债券市场投资定价能力,减少监管套利,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
明明认为,“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支持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意味着票据资产大概率会被认定为非信贷资产,结合其标准化可等分特点,有利于资管资金投资。标准化票据能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相比于直接投资票据,非银机构对于标准化票据的取得和转让都更加便利,大大提高了流动性。除此之外,由于票据只能整票交易,而标准化票据基本满足标债的五个要求,所以对于资管机构来说投资标准化票据可以避免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文件对于非标集中度、限额、期限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明明表示,《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增强了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拓宽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缓解中小银行的发展压力和流动性分层问题,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为小微企业改善融资环境:信用评级对外开放
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相关改革措施也将于近期推出。
根据根金融委部署,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2017年人民银行明确符合条件的外资评级机构可在境内开展银行间债券评级业务;2019年1月,标普(中国)获准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业务;2020年5月进一步允许惠誉博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业务。
这一措施也与小微企业密切相关。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信用评级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投资者债券配置规模持续稳步增加,对评级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多样化,中国评级行业也亟需借鉴国际评级机构的宝贵经验,通过良性竞争促进评级质量改善。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评级领域对外开放工作,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内外资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不断扩大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业务范围,鼓励境内评级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业务,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