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生物医药产业抗疫生态图:有企业转产口罩,以副业养活主业

2020-05-23 13:11:57来源:第一财经

受疫情影响,“副业刚需”成了热词,这不只是对于个人而言,对于有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上海嫦娥光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嫦娥光学”)位于上海奉贤东方美谷产业园区内,该公司原本以生产电脑验光仪、电脑查片仪等医疗器械为主,但疫情期间为了自救,企业开启了生产口罩的副业。如今,靠着小小的口罩,公司主业也能维持下去了。

在企业转产自我“谋生”的同时,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这一抗疫主力军,沪上金融机构也正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记者获悉,有企业在净利润和现金流均为负的情况下拿到了贷款,而这正是得益于银行业在疫情发生以来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精准扶持生物医药行业可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主业低迷,副业补位

“转产时只有一个想法,很简单,就是企业要活下来。” 嫦娥光学公司总经理徐道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嫦娥光学所生产的光学仪器主要出口销售至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月11日复工复产到当月末,公司生产了价值约1000多万元的产品。此间,公司高层也关注到了国外疫情的扩散,并提前做了预案。

“那会儿趁着物流还通畅,公司马不停蹄地组织安排发货,用尽一切能想到的办法从各地发货。”他告诉记者,到了2月底,公司也仅发出了价值近500万元的货物,现在还有大概700万的产品滞留在车间仓库。

疫情的蔓延和物流的阻塞使光学仪器业务后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企业还得运营,员工还等着工资发放。在多方考量之下,公司董事会于2月29日作出转产口罩的决定,并投入了约3000万的资金进行新厂房建设、10万级洁净车间装修、设备与原材料采购等一系列工作。

为此,公司还于3月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上海奥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奥高医疗”),专注医疗防疫物资的研发生产。3月18日,公司拿到第一台口罩机,投产后便立即将样品送专业机构作国标检测;同时还委托国外大型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第三方检测,争取符合出口标准。

据徐道平介绍,奥高医疗是疫情期间上海地区早期做医疗防疫物资出口的新厂商之一。在他看来,公司转产口罩并不算难,有多年生产出口医疗器械经验打下的基础,公司对国内外相关体系法律法规比较了解,再加上口罩生产难度系数不大,因而做起“副业”来还算顺利。

不过,这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和东方美谷产业园区的帮助。据了解,在转产初期,公司在口罩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遇到了问题,园区相关负责人获悉企业需求后积极协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也伸出援手,比如帮企业联系熔喷布厂商等,以确保产能。

在转产后的两个月内,奥高医疗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初期营收,生产口罩主要出口至罗马尼亚、捷克、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如今,公司拥有12条KN95口罩生产线和10条平面口罩生产线,每日口罩产量约100万只,现有2000万左右的订单。

“我们也在申请国家商务部白名单,如果顺利拿到,今年口罩营收超一个亿问题不大,企业能撑下去的同时,获得资金和人员的增强,算是疫情带来的新机遇。”徐道平对记者说。

但他也提及,口罩业只能算公司的“第二产业”,光学医疗仪器始终是主业,尽管现在处于停滞状态,公司对光学仪器的研发却未停止,反而在加大,已有三个新项目正在研发中,争取疫情后主业的厚积薄发。“现在是第二产业养着第一产业,毕竟主业的研发费用每年就好几百万,公司在这一块没有营收的话,就难以为继。”他称。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亿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虽然园区内多数企业已恢复生产,渡过了难关,但部分处于研发期的企业处境仍较为艰难,面临着诸多挑战。

幸运的是,奥高医疗还得到了来自金融行业的支持,近日获得了一笔来自上海农商行的1000万信用贷款。徐道平对记者,据银行业人士称,这是有史以来,该行首次向一家成立不到3个月的公司提供信用贷款,相当于是一次新的尝试。

图为奥高医疗口罩生产车间内

净利润为负也得到了贷款

在企业转产自救的同时,上海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记者获悉,有企业在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下,有的企业也获得了来自银行的信用贷款。

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瑞德科技”)是一家致力荧光、胶体金等快速免疫学诊断前沿生物技术的产品研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已有8年之久。公司主营感染类、心脏病类等体外诊断试剂及与之相配套的体外诊断仪器。

疫情期间,由于多数医院停诊,对外门诊量下降约20%至30%,因此公司两大拳头产品超敏C-反应蛋白(CRP)测定试剂盒和降钙素原(PCT)测定试剂盒销售急剧下跌,一季度公司营收仅为以往的三分之一。

“通常来说,医院正常营业时每日约有1万至2万个测试需求,而疫情之下仅为几百个,数量明显下滑。”艾瑞德科技董事长祖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使得公司现金流承压。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在了解到公司情况后,综合考虑企业创始人情况和资本市场融资情况,在公司2019年净利润及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的情况下,仍提供了300万元的信用贷款,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事实上,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而言,融资一直是一大难题,研发周期长、风险高,需要长期金融支持。”招行上海分行中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曹玉玲对记者说。

比如,近年来艾瑞德科技每年就计划性地亏损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980.75万元;2018年为2890.40万元;2019年则突破了3000万。

对此,银行正结合各种场景,“对症下药”满足企业多样融资需求,支持其生产经营,包括提供政策性担保、高新贷、抵押贷、法人按揭贷款、供应链融资等融资工具。

另外,为了提高效率,记者了解到,银行还充分利用电子渠道,为企业提供在线服务。

比如招行上海分行此前就向企业推广了远程视频审贷会、线上自助提款、在线贴现、远程放款等方式;还研发了“招园贷”系统,借助该系统企业可自助测算预授信额度、提交融资申请,不再像以往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咨询客户经理。

“这也是在环境倒逼之下,银行信贷审批和以往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相当于把线下的服务导到线上,用更量化的指标、更有效的手段服务更多企业。”曹玉玲说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精准触达企业,该行还将前述系统开放式得嵌入到了园区App中,如此一来,企业不必通过银行App申请,在园区或者协会平台上就可进行。

而有了资金后,艾瑞德科技也将更专注于研发。据了解,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发,预计在半年或一年内将推出一款较为权威性的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产品。“虽然当前市场上的试剂盒种类较多,但基本都需要交叉验证,我们希望推出一款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POCT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祖辉称。

图为艾瑞德科技生产车间

政策礼包引活水

在银行业一个又一个创新尝试的背后,是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银行业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鼓励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单位和投资主体通过企业债券融资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龙头,也是上海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精准扶持上述产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政策性金融社会价值的必然选择。

在李亿看来,上海丰富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市场以及创新的监管政策,为发展生物医药提供了先天优势。但考虑到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高投入和长期性,除了倾斜信贷资源外,还须引入股权资金。“诸如几百万、几千万小规模的研发资金,企业可以自行解决或借助贷款,但几个亿的研发费用就要靠资本市场了。”李亿称。

在开拓股权融资渠道方面,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已有的做法是,银行通过与内外部的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实现投贷联动,从而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的信用风险。据曹玉玲介绍,招行上海分行就在加大与股权投资基金合作,帮助高新技术型企业和PE/VC等机构实现有效对接。

另外,产业基金也是一大方向。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平在主持召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推进会时,对“1+5”生物医药产业特色承载区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各区可视情适时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各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