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需偿还本息,专家称赤字货币化已被否

2020-05-22 18:11:48来源:第一财经

总规模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使用路径正越来越清晰,市场热议的特别国债“赤字货币化”建议基本被否。

在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抗疫特别国债规模为1万亿元之后,今年的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下称预算报告)则透露了更多内容。

根据预算报告及附件名词解释,抗疫特别国债 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0000亿元,发行期限以10年期为主,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此前有学者建议抗疫特别国债由央行以零利率直接购买,这被认为是“赤字货币化”,引发市场热议。

最新政府文件中的表述是否支持抗疫国债货币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告诉第一财经,由于今年预算报告明确了今年抗疫特别国债与普通国债统筹发行,且还需要中央与地方偿还本金及利息,这说明了不会搞特别国债货币化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次抗疫特别国债不会采取“赤字货币化”方式发行。因为特别国债规模规模只有1万亿元,而且预算报告明确了与普通国债统筹发行。

一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对第一财经分析,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的规模略低于市场预期,从资金量上来看,只能满足抗疫和纾困相关需求,下半年稳增长还要通过其他货币财政政策发力。其次,抗疫特别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和承担主要还本付息义务,资金完全提供给地方政府使用,这个是比较新的安排。 整体没看出有赤字货币化的迹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威对第一财经表示,预算报告对特别国债的使用范围作了一些限定,而且也强调了地方财政的偿还责任。“这与我们此前研究所探讨的特别国债(货币化)并不完全相同。在目前环境下,要推动赤字货币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特殊时期这条路依然值得探讨,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还可完善。此外,实际操作上也并非只有央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这一条路可走,国外的一些模式我们可以深入分析。”

盛松成认为,中国目前不宜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除非市场完全失灵。目前中国财政赤字率并不高,市场对国债的需求比较旺盛,国债发行顺利,同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贸然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容易引发市场信号混乱、价格扭曲、货币超发、财政失衡,埋下系统性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