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是下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西部大开发2.0升级版。
2000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20年来,西部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生态环境也极大改善。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建成,大大增强了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潜力,也强化了与东中部的联系。
但也要看到,东中部在这20年间也在快步前行。从一些经济指标看,西部与东中部之间差距并未显著缩小。因此,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并根据20年来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政策体系,是确保西部与全国一道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得益于持续多年的高强度投资,目前西部有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设、道路交通、通信在观感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差别不大,生态环境改善也前所未有,退耕还林让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遏制,连黄河也明显变清。不过,西部大开发涵盖的地域范围广大,一些地区自然条件不佳,仍然需要持续增加投入,改善交通等硬件设施。
此外,基于条件的客观变化,未来西部大开发除了继续提升硬件条件外,还要赋予改善软环境以更大的权重。
《指导意见》更加重视软环境问题。总体要求中提出确保2020年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市场意识、拼搏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创新观念略逊一些。经济规律显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设施突破瓶颈,服务业占比上升,地区经济竞争力差异就主要体现为拼搏意识、创新观念及契约精神等因素。西部要想迎头赶上,还要在这些方面多下苦功。
影响西部长远发展以及与东部差距能否尽快缩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因为后发效应,西部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不如东部,故多数西部省份出现人口净流出。西部大开发要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和良性循环,终止这种普遍的人口净流出状态至关重要。但是,留住人口要靠就业机会,要有产业支撑,更离不开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服务意识、创新观念这些软环境因素,本身就是留住人才和劳动力的要素。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下,缩小区域差距,要先缩小市场环境和创新能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