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数十亿乃至上百亿资金,却不惜承担财务成本,也要向银行申请几亿元贷款,大笔投资理财。今年以来,虽然利率不断走低,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热度仍然不减。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购买理财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多达70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就有4家,而快递一哥顺丰控股更是计划投入182亿元资金,用于购买理财。
大额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大多将结构性存款当作首选品种。如隆基股份、江苏国泰,今年购买理财的金额已达145亿元、116亿元,资金基本投向了结构性理财。顺丰控股也称,购买的理财将以结构性存款为主。
公开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率目前普遍在1%~4%之间,较高的在4.5%左右。理财回报率并不算高,但上市公司宁愿承担不菲的财务成本向银行贷款,也要用于理财。
上市公司理财热度不减,背后有何玄机?近期财务受到质疑的亿联网络可能一语道破了真相:随着利率走低,银行贷款成本持续下降,而理财收益率却仍然超过4%,两者之间存在可观利差。
豪掷百亿理财
明明有数十亿元资金用于理财投资,却要向银行申请几亿元贷款,因财务报表过于“完美”,近日广受质疑的亿联网络收到监管问询函,要求对此做出说明。
截至2019年12月底,亿联网络理财产品余额为34.9亿元,同比增加30.56%;货币资金余额1.06亿元,同比减少71.63%。同期,该公司收到现金借款2.97亿元,期末短期借款余额为5003万元。今年3月底,短期借款余额增加到2.01亿元,并计划向银行申请不超过8亿元授信。
尽管理财规模巨大,但亿联网络仍无法与财大气粗的顺丰控股相比。顺丰控股董事会、监事会3月23日做出决议,同意公司2020年以不超过150亿元自有资金、3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保本理财投资。但截至目前,顺丰控股尚未披露进展。
在年内已经出手的上市公司中,亿联网络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并不算特别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年内购买理财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已经多达70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就有4家。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实际购买理财最多的是隆基股份。该公司2019年12月31日决定,20120年将在单日最高余额80亿元的上限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两天后,该公司就在工行、交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七家银行,一口气购买了总额高达70亿元的理财。到期赎回后,该行又立即于4月3日购买了渤海银行、成都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多达75亿元的保本理财。从年初至今,该公司滚动购买的理财产品总额已经达到145亿元。
江苏国泰今年购买的理财产品累计规模也达到了110亿元以上。该公司1月2日公告称,在原有的最高上限40亿元基础上,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今年以自有资金购买保本理财的额度将提高到58亿元,同时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9亿元,进行现金管理。
随后,在1月8日至4月10日的三个月里,江苏国泰就披露了15次理财进展,累计投资金额达116.8亿元。扣除已到期部分,截至4月10日,该公司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金额为18.82亿元,以自有资金购买的未到期理财为51.62亿元,合计超过70亿元。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渤海轮渡理财投资规模也不小。披露信息显示,仅今年2月、3月,该公司购买国债逆回购、银行理财就接近90次,有时甚至一天数次出手,累计投资金额达到91亿元左右。
上市公司大额理财虽然热度不减,但受疫情、理财收益率下行等影响,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理财总体规模明显下降。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总额为2821.76亿元,同比下降约23.6%。
收益不降反升
目前理财投资规模居前的上市公司里,渤海轮渡是国债逆回购的忠实拥趸。今年以来的理财投资中,只有一笔是银行理财,其他全部是国债逆回购,且期限均为一天。
而顺丰控股计划投资的理财产品,则以银行保本理财为主。根据披露,该公司的自有资金将购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保本类产品,闲置募集资金的投资品种则包括人民币协定存款、七天通知存款、定期存款或购买其他保本理财等,发行主体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隆基股份、江苏国泰年内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就全部为结构性存款。
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理财投资的资金,在现金资产和总资产中的占比已经处于很高水平。公告显示,隆基股份最近进行的75亿元理财投资,占其截至2019年9月底货币资金的45.51%。而江苏国泰用于理财的闲置募集资金、自有资金,已分别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3.37%、66.22%,两者合计占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的近90%。
国债逆回购、结构性存款的收益都不算高。根据披露,渤海轮渡购买的国债逆回购产品,2月份最低收益为2%,最高为2.895%,3月份购买的最高收益虽然达到3.705%,但超过2.5%的已经为数不多,而最低的已经降至0.895%。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相对仍然较高。除了少部分年化收益率低于1%,最低仅有0.3%,但处于3%以上的仍然较多。如隆基股份今年购买的理财产品回报最高的几笔,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4.55%左右,江苏国泰投资的品种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也达到3.6%~3.7%之间。
相较于投入的资金,这样的收益并不算很高。2019年7月,由于原有的30亿元额度已经不能满足资金收益管理需求,隆基股份将理财额度上调到60亿元。而截至1月2日,其投入的60亿元资金已收回59亿元,实现收益9527万元。
同样因理财投入规模过大,而受到监管关注的中公教育也是如此。2019年,该公司累计认购理财产品达270亿元左右,实际发生额57.74 亿元,年末仍有余额18.54亿元。按累计金额计算,收益在3%至6%的达224亿元,6%以上的有2.2亿元,但实现的收益也不过1.84亿元。
而根据隆基股份披露,其理财收益今年反而显著上升。截至3月底,最近12个月内,该公司理财实现收益1.78亿元,收益率达6.94%。如此之高的收益率,主要是因今年的收益提升所致,仅年内70亿元已到期的理财,就实现收益7281万元。1月4日数据显示,当时其12个月内的理财收益率为3.72%。
利差空间显现
将大量资金用于理财的同时,不少上市公司还不断通过发债、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负债、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根据隆基股份4月23日公告,公司将为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向银行申请的2亿元授信提供担保。截至4月20日,公司为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累计余额为63.92亿元人民币、3.70亿美元。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短期借款余额为8.54亿元,同比增加近1.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加约4.4亿元,借款取得的现金约27.1亿元,也比上年略有增加。
同期,该公司财务费用约2.5亿元,同比下降1600万元左右。利息费用4.58亿元,同比增加约5000万元,因获得同比增加余额6200万元的其他收益2.03亿元冲抵,才实现了财务费用下降。
而中公教育的情况更明显一些。2019年,该公司短期借款余额28.7亿元左右,同比大幅增加约12.6亿元,财务费用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181.92%。1.8亿余元的理财收益并不能完全覆盖财务成本。
既然如此,上市公司为何还要投入巨额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这背后,可能与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之间的“套利”空间有关。
亿联网络回复监管问询时的说法,一语道破真相。该公司称,2019年平均理财收益率在4.2%以上,2019年8月至今的新增贷款平均成本为3.2%,人民币借款利率已逐步下降至3.6%,而美元借款利率更是长期低于3%,2020年4月则进一步下降至2.2%。同时,公司可以获得贷款实付利息50%左右的贴息,使得贷款成本远低于公司平均理财收益率。
这从顺丰控股2019年年报中也可看出端倪。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顺丰控股借款、发行债券取得现金249.7亿元,截至当年底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金额合计约为253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90.78亿元,全年财务费用共计6.82亿元,其中利息费用9亿元,利息收入2.85亿元。
而同期的投资收益远远超过财务费用。2019年全年,顺丰控股投资收益高达10.75亿元,主要是处置子公司收益及理财产品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5亿元,主要是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项收益分别占2019年利润总额的14.49%、4.71%。截至当年,顺丰控股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余额合计约为35.3亿元。
隆基股份也在2019年偿还了大量债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应付债券余额为9.9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近22.7亿元,长期贷款也减少约1.5亿元。财报显示,2019年12月31日,其短期信用借款的利率为4.785%,长期借款的利率区间为2.92%至5.70%,平均贷款成本实际低于今年的理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