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复工复产呈现出有序推进、积极向好的态势。全国除湖北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但还面临着人员物流不畅、中小企业现金流短缺、防疫物资不足、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产业链整体运转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国际疫情的蔓延也对我国复工复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央和各地都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企业复工复产,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员工延迟复工带来的复产停摆,还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增加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贷,引导他们通过预付款的方式给上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货款,解决相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有效订单方式引导复工复产。
对于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当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辛国斌表示,一是人员流动存在“痛点”。由于各地疫情不同、防控等级不同,企业反映用工短缺依然存在;二是物流运输存在“堵点”,“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解决,疫情严重地区物流运输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导致一些重要产业链企业复工困难;三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存在“断点”。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一些企业反映,政策“看得见摸不着”,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四是原材料供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卡点”;五是防疫物资不足的“难点”,面对复工复产带来的巨量需求,供给依然存在着不小的缺口。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来看,一是推动重点产业链有序复工;二是要下大力气纾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切实增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动能。
“除了解决资金上的后顾之忧外,当前企业复产复工首先还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中小企业施工环境相对简陋,因此有必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做好防控的情况下安心生产,及时完成订单履约,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刘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