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下,公共服务方面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成为各地未来的一大重点。
3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会议明确,广东要高度重视做好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科研攻关,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广州市日前也提出,要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年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基础上,完善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机制,研究设立专项经费,围绕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环境建设、交通物流等短板领域,再策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和项目计划。
到2020年,广州市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使用激励机制,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与服务居民的契约关系积极向好,每万名居民拥有3.5名全科医生。到2025年每万名居民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生。
黑龙江省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紧急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把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
江苏省安排了10个民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58亿元,特别是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增安排了南京市第二医院(省传染病医院)扩建等公共卫生项目。甘肃省发改委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研究谋划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冷链物流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将近100个。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当前,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发展中国家是领先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和短板需要加快补齐。接下来各地的医疗卫生、大健康方面会成为补短板的重点。
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陕西人民新年愿望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排在首位的愿望是“创新医疗体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5379条,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3.67%。这一愿望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居全省人民新年愿望之首,且今年占比超过一半,医疗问题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该省百姓关注的首要民生问题。
图片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统计局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人民对于个人健康问题日趋重视,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更高,所以陕西省虽然医疗体制虽然逐年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群众的大量需求。
该局分析,当前陕西省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水平差异过大等问题。城市的少数大医院里人满为患,社区和乡镇医院、乡村卫生所则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医生水平不高等原因而无人问津。
彭澎认为,加大医疗卫生补短板,要加大医院建设、增加病床数量,也要增加医生数量,把现有资源整合好,培养更多医务人员。适当提升医务人员待遇,稳定队伍。
广州市越秀区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大医院、好医院的医护人员总体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各方面也都比较规范。“一般我们这里辞职的都是其他原因。”他说,相比之下,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的待遇要差不少,应当重点提高社区、县乡医院的待遇。
陕西统计局前述调研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做优做强重点学科,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健康扶贫,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要落实完善乡村医生相关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待遇。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也成为多地发展的重点。
例如广州市提出,要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全力实施《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临床研究、转化中试、生产制造、医疗物资全产业链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广州国际医药港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之后,市场上对于“健康”的需求剧增,大健康产业会迎来快速增长的窗口。广州国际医药港定位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集群,首期项目广州国际医药展贸中心(健康方舟),构建全链条、全场景、全渠道、国际化、标准化、智慧化的国际大健康产业综合体。医药港后续还将开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医药企业总部聚集区,将构建面向全球的大健康产业门户和枢纽。
西安2月发布《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以及《西安高新区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提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抗击疫情、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
深圳日前出台《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 年)》,提出对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打造“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