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返程回沪人员逐渐增多,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防疫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周家渡街道有32个居民区,户籍人口14多万人。人员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从来没有出过上海的相对安全;第二类外来回沪人员;第三类外出未归人员。目前重点关注第二类人员。
“刚开始我们街道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领导小组里面分成三个组,核心指挥组、居民区指导组、外围管控组。”周家渡街道数据组成员周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街道成立一个数据汇总中心,其作用在于将居民区的各类数据全部汇集,所有的数据统一的收取、管理、录入,根据数据的情况来进行一个目前疫情期间相关工作的调配和调度。
周菊表示:“我们是以房管人,每天会根据新的疫情的要求,数据掌握的重点字段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那个房子是不变的。”
以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为例,该村拥有93栋楼,共计2046户。从大年初四(1月28日)开始排摸辖区内的湖北人,当时还没有全排摸的概念,先排摸整个小区内的湖北人。
“摸排的数据来源不仅包括居住证,还包括在小区居住登记过的人,只要登记过的人,我们每户里面有他的信息的,我们把他的信息找出来,只要是42开头的身份证号,不管是湖北来的还是不是湖北来的,全部把他拉出来,然后一户一户打电话,一户一户联系到位。”上南三村居委书记陈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样纯人工的排摸一直持续到1月底。
在上南三村人工摸排的同时,阿里云合作伙伴瑞谷拜特的工作人员通过阿里宜搭平台正加紧开发“数字房态图”。
“本来是采用线下纸质版的,打电话了解到这家人的情况,然后手工记录下来。或者是有居民告诉我们,哪家人回来了,我们赶紧上门去核实。”陈纯表示,有了数字房态图以后,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信息更新,数据存储到云端,能够清楚看到哪些家庭还没有排摸到、哪些还没有回来、哪些还没有来登记,实现全覆盖、无遗漏,同时避免了纸质登记存在的感染风险。
事实上,去年周家渡街道在推进智慧养老、电梯加装、公共安全等信息化项目的时候,就已经在做这种类似的工作,他们把居民端、社区管理端、数据可视化大屏三端数据贯通,社区工作人员对三端贯通、数据化、精准实策等数字化运营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从疫区回来处在自我观察期间的小伙伴,会建一个群,隔离期结束后离群。通过智能外呼机器人,社区工作人员可对小区居民,尤其重点地区返沪人员进行逐个电话外呼,在对话中采集体温、咳嗽、腹泻等症状数据,或确认是否有武汉旅行史、返程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接触人群等信息。采集完成后自动进行数据汇总,形成报表,从而替代人工拨打电话并汇总信息的低效方式。
应用了阿里达摩院技术的智能外呼机器人不仅运用在对小区居民的健康统计上,还应用到了购买口罩方面。
由于口罩数量有限,上海市政府决定,全市统一从2月2日开始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在接到居(村)通知后,到指定药店购买。
然而,通知居民去购买是一件繁杂的事。“我们这三个人,一天要打300多个电话,现在是让机器人来打。”陈纯表示。
在数字化代替人工的背景下,以前上南三村居委会11个人基本不能休息,现在每天两三个人可以轮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