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一线医用物资再度告急,产能追上缺口还要多久?

2020-02-13 13:11:58来源:第一财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于最关键时刻,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仍有较大缺口,由于防护服的短缺,他们不得不延长着每班的工作时间。

11日,湖北卫健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湖北”发布文章称,由于疫情严峻,抗疫工作繁杂,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物资仍有较大缺口,并将武汉各大医院捐赠通道及相关物资需求情况加以公布。

该求助文章中,包括武汉同济、协和、中南在内的20多家医院再次发出了求助信息,求助物资包括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尽管我国医用物资产能正在逐渐恢复,但加大收治力度后,面对继续上涨的确诊人数,如何让医护人员得到更好保护而不被感染,成为当前一道急切需要解答的难题。

全国都在增援湖北,为何湖北还有这么多医院物资告急?第一财经采访了解到,由于临床需求量太大,口罩和防护服等都是一次性消耗物品,加上很多捐赠不一定符合医用标准,产能全部跟上还需要时间等,这是当前物资缺口增大的主要原因。

800套防护服, 500套一线不能使用

12日上午,湖北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由于前两天又接了200多个新冠肺炎病人,并加了三个(隔离)病区,医用物资的消耗又增加了不少。

早在1月31日,湖北省中医院官方微信就发布了《告罄!!急需医用防护物资!!》一文,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晚间,他们的一次性防护头套每天消耗320个(现有库存为0),医用防护服每天消耗300件(现有库存40件),需要配套使用的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数量也面临紧缺。

而在2月9日,湖北省中医院接到了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请求支援的电话,希望该院拿出210张床位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临时增加的任务也让本就吃紧的物资变得更加紧缺。

据介绍,该院1月12日开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截至2月9日,共开设了两个发热门诊、10个隔离病区,共有2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线。同时,有约2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各社区、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及洪山体育馆和省委党校方舱医院等。

“我们目前医用防护服大概每天消耗500件,这是在没有按照标准消耗量比较节省情况下算的。截至11日晚,我们防护服的库存是550件。” 上述负责人解释道,虽然市里每天都会统一配发医用物资,但是因为武汉每个医院都有需求,所以均摊下来还是不够,“每天统一配发的防护服是50~200件不等”。12日下午,该医院收到了当日统一调配的防护服共800套,其中500套化学防护服是没有灭菌的,达不到医用标准,还不能给一线使用。

根据湖北省卫健委2月12日公布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医用防护物资分配情况公示(2月11日00:00~24:00),武汉市医用防护服政府调配类达49963套。武汉市N95口罩政府调配达104540只。

另外,有不少求助医院向第一财经反映,虽然会接到不少社会捐赠,但是其中很多物品并不合乎规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物资捐赠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医疗物资还很紧缺,仍在接受社会捐赠,主要是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等,但主要问题是缺少合格的医护物资。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社会想捐赠的话,一定要先确定医用标准,现在很多防护用品的捐赠,不符合医用标准,花钱花力耗材,还没有什么用,也是巨大的浪费。

应收尽收扩大医用物资需求

当下,湖北及武汉存量患者的消化,也为医用物资带来不小压力。

2月9日,湖北及武汉市吹响“应收尽收”攻坚战号角,全市各个区、街道、社区全面落实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

根据湖北卫健委的通报,2月11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638例,其中武汉市1104例。同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33366例,其中武汉市19558例。

3万多例确诊患者,需要投入巨大的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的消耗也可想而知。加上很多医护人员还要走进社区街道,配合收治工作,也需要医用物资。

据武汉市卫健委12日公布的全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截至2月11日,共有开放床位合计12922,已用床位12822,空床位仅剩473。

武汉一位非定点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因为医院近日开始接受确诊病人,原本前期就不充裕的物资显得更为紧张。她说,虽然是非定点医院,但是该院之前也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现在部分科室也不允许接受其他病人进来,要为新冠肺炎病人腾病床,“现在我们收治病人较多的院区大部分都是新冠肺炎患者了”。

据她介绍,由于她所在的科室不是发热门诊,目前他们科室除了留有急诊外,普通门诊已经取消,为科室医生配备的日常防护有口罩(N95)、帽子、护目镜和一次性隔离衣。他们同事有的去了社区支援,还有同事去了方舱医院,基本上能派出去的同事都去支援了。她说,目前医院里的N95口罩优先提供给发热门诊、急诊和隔离病房的同事,普通科室N95口罩很难领到了,接下来库存用完了还不知道怎么办。

武汉一位社区医院护士也告诉记者,由于单位内部门诊需要接诊病人,还要组织人员上门管理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抽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以及那些去方舱、去隔离点的同事,物资也相当紧缺,“相比前阵子有一些好转,尤其社会捐赠的物品多了不少,但是符合要求的并不多。目前我们 普通外科手术口罩还有不少,就是N95口罩不知道能撑几天,防护服也是穿上了就不敢脱。最高一次纪录是8个小时不吃不喝”。

产能虽在逐步恢复,但仍处“紧平衡”

目前,我国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产能虽在逐步恢复,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口罩产量占了全球的50%,但普通外科手术口罩和N95口罩占比有限。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达到1480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其中N95口罩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环比增长36%;普通口罩471万只。”

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随着疫情的蔓延,各地疑似和确诊的病例呈现上升态势,对医疗物资的需求激增。第一类非常紧缺的,主要是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等重点防护用品,这些也是目前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供需最为紧张的。

当地时间2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新冠肺炎疫情召开新闻发布会,总干事谭德赛指出,疫情的暴发造成全球范围内口罩、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具(PPE)面临长期短缺。“需求量比正常时期上涨了100倍,价格上涨了20倍。”

至2月1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万件,比1月28日的0.87万件翻了一番多,生产量基本用于湖北和武汉地区,其他地区用的多是库存。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2日介绍,口罩企业复工率是60%,按照总产能一天的产量超过1000万只。而过滤效率达到95%的医用防护口罩(N95)要求更高一些,不仅在防护的性能上,且在生产环境、企业资质等方面都有更严格要求,这类产品的产能为每天60万只。

另外,口罩本身隔离效果和它的生产工艺都是直接相关的。“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熔指纤维聚丙烯,国内产能比较充足,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是20万~25万只。原料供应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原料如何保障供给。”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说。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我国口罩总体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这个产能也是全球最大的。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从总体来看,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一位口罩生产商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普通外科手术口罩生产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产量也大,但生产后必须有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14天。也就是说,从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一批正规口罩,近日才开始陆续上市。

这位人士解释说,口罩使用无纺布生产的,无纺布比较脆弱,一般不用高温消毒法,是用“环氧乙烷”这种无色气体杀灭细菌、霉菌及真菌的。成批的口罩送入消毒室,然后通环氧乙烷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完成了消毒过程。之后要在消毒室里通空气和氮气去稀释和抽走环氧乙烷,如此多次,直到口罩表面的环氧乙烷残留量达标为止。

不过这位人士表示,最近买不到口罩其实不用担心,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大量口罩正在陆续上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一位医生告诉第一财经,像护目镜这些防护用品,除了一些特殊科室,此前使用率很低,市场规模很小,所以生产厂家本来就不多。现在突然大面积使用,产能很难跟上,一些厂家即使转产生产该产品,也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还建议,在医疗物资都紧缺的当下,分配方案还需要更公开透明和精细化,一线医护有多少,按照班次到底需要多少物资,哪些需要完全达到医用标准,哪些不需要,都需要量化。另外,一些无谓的浪费,尤其是作秀式的浪费更要杜绝。

下附武汉医院求助信息:武汉一线医护物资告急,各医院捐赠需求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