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妍
岁末年初是各类信息诈骗高发阶段。
近日,融360《维度》发布问卷调查,对当前金融诈骗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结果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都在经历过各种形式的金融诈骗,金融防骗形势依然严峻。
中奖类诈骗占主流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网络犯罪迅速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碰到金融诈骗是较普遍的现象,只有16.82%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经历过金融诈骗,金融防骗形势依然严峻。在种类繁多的金融诈骗中,通过电话、短信通知“活动中奖”、“税费退返”等形式的电信诈骗所占比例最高,有46.73%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这种情况。排名第二的则是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诈骗,43.93%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
受访者遭遇的其他类型金融诈骗的概率较为平均。根据融360《维度》调查,曾遭遇到冒充银行人员、冒充公检法、冒充企业客服人员、冒充亲友等诈骗行为的受访者分别占到22.74%,22.74%,22.43%以及18.07%。
在地域方面,中国不同地区常见的金融诈骗类型也各不相同。调查结果显示,在华中、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别有48.28%、46.97%、43.18%的受访者曾遇到号称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诈骗行为,投资骗局是这三个地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在华东、西北和东北地区,最常见的诈骗方法则是通过电话、短信发布“活动中奖”“税费推返”的信息,分别有50.41%、47.06%、52.17%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这种情况。
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到金融骗局呢?融360《维度》调查发现,将近9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接触到金融诈骗。有56.9%的受访者则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收到诈骗信息。近几年,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广受欢迎,有13.86%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接收到诈骗信息。
年轻群体更易受骗
所有遭遇到金融骗局的受访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被骗局所伤害,产生了后续的经济损失。受骗人群中,18—22岁群体较高的受骗率引人瞩目,有42%的受访者表示曾因遭遇诈骗而遭受损失。在23岁—29岁、30岁—39岁、40—49岁、50—59岁的人群中,因诈骗而遭受损失的比例分别为26.51%、23.81%、22.58%和28.57%。
那么受骗人群遭受的经济损失有多严重?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受骗金额在3000元及以下,19.44%的受访者受骗金额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损失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受访者达到12.5%。
遭受经济损失后,不同群体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43.06%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就当花钱买教训;34.72%的受访者选择马上报警立案;22.22%的受访者选择向亲友寻求帮助。其中,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向警方报案,年龄越小的人,则越倾向于自认倒霉和向亲友求助。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