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债券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受理、管辖与诉讼方式,以及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问题,制定了《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征求意见稿。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债券发生违约涉及的债券本金规模近1100亿元,其中有约39家发行人首次在债券市场发生违约。
无疑,近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已经由少见的黑天鹅事件变成了常态化的市场事件,债券违约也引发了诸多纠纷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次生影响。
但违约债券的处置工作也存在多元复杂的特点,并非某一监管机构可以独自妥善解决,在这一背景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债券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受理、管辖与诉讼方式,以及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问题,共同开展多次调研,在广泛听取专家和市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审理债券纠纷相关案件的做法,并形成了《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下称“《纪要》”)征求意见稿。
而就在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请法工委、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单位在京召开了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相关案件座谈会”(下称“座谈会”)。此次会上也印发了《纪要》征求意见稿。
《纪要》征求意见稿的印发以及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也意味着多部门多层次违约纠纷化解机制建立,违约债券处置工作向前迈出一大步。
构建多层次违约纠纷化解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12月24日在座谈会上介绍,债券违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个体违约事件有利于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加快市场出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但若债券违约集中爆发,也会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导致风险交叉传染,影响实体经济。另外,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历史还比较短,受限于处置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整体处置效果还不够理想,处置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不尽规范、不够透明的情况。
邹澜的表态也代表着多个监管部门对于目前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看法,完善违约债券处置机制,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渠道是当下市场的刚需,《纪要》征求意见稿的起草也正是要解决相应的问题。
具体来看,《纪要》征求意见稿对债券违约处置中诉讼主体资格、诉讼管辖权、发行欺诈等行为的认定和损失计量,以及进入破产程序后的信息披露主体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进一步畅通了债券违约处置的司法救济渠道,也解决了过去多年制约违约处置中的司法问题。
“今年也遭遇过违约事件,后续处理比违约本身更复杂,消耗更大,《纪要》的印发希望能够提高债券违约处置的效率。”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的人士认为。
另外,记者了解到,除了《纪要》征求意见稿,另一项债券违约处置的基础制度也接近完成,即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起草的《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将会很快印发。
在会上,监管层相关人士透露《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违约处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方职责。同时,在该文件框架下,人民银行还将出台银行间市场债券违约处置的具体指南,在强调公平清偿和透明度的基础上,重点丰富市场化违约处置手段,明确各类处置措施的路径、流程,并同步推动开展试点工作。
另外,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在《纪要》征求意见稿印发的背景下,多部门协作构建多层次违约纠纷化解机制也是未来监管重点建设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座谈会上表示,债券展期、违约债券交易等市场化处置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也有了一些成功实践。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丰富市场化处置方式、健全处置配套制度完善违约债券交易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如完善庭外重组方式,构建多层次的违约纠纷化解机制。庭外重组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强、回收率高、负面影响小等优点。前期,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单位已在庭外重组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刘国强讲道:“我们也希望与司法部门一起,积极探索设立违约债券调解机构,引入行业调解,提高庭外重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运用好仲裁制度,形成非诉讼方式与诉讼方式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层次债券违约纠纷化解机制。另外,但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迫切需要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联席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加以推进。”
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化解的过程中,相关违约纠纷案件依法、有序处置非常重要。由于债券违约涉及投资者人数众多,责任主体多元,其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仅仅依靠行政手段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尤其要通过畅通法制化渠道,形成纠纷化解能力。”
保证正常融资需求
座谈会的重点无疑是补齐债券违约处置制度的“短板”,而有关下一阶段债券市场要如何建设各部门也透露诸多方向。
记者梳理了各部门的内容后发现,接下来债券市场建设的重点工作中保证企业尤其是民企正常的融资需求是重重之重。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自2018年的集中违约以来,民企债大量违约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年初以来,全部新增违约人多数为民企,共计32家,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认为,在包商银行事件的影响下,未来中小银行的信用供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缩,这将对民营企业融资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从2019年全年违约数量来看下半年新增民企违约人并未减少。”
正如张旭所讲,各类违约事件进一步造成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除了化解违约债券风险外,如何保障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正常需求也很关键。
证监会债券部主任陈飞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加强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中一点是推动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生态。
“各方应客观看待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提升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包容度。证监会将坚定支持符合条件、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优化债券资金体系,完善民企债券融资的工具,发展创新创业债以及股债结合产品,同时推动地方政府通过增信支持等方式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陈飞在座谈会上谈道。
邹澜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要发挥债市融资功能,保障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坚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