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上市险企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23万亿元,同比增长8.95%。从11月保费数据来看,上市险企负债端渠道策略有所分化。这是因为各家险企已进入2020年“开门红”销售期间。
业内人士指出,“开门红”策略的差异将影响新业务价值(NBV)增速的分化,转型节奏是决定上市险企NBV增速的关键。预计险企2020年的保障型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储蓄型业务周期性增长。
策略差异导致保费增速分化
截至11月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413亿元、7226.74亿元、5096.55亿元、3272.45亿元和1301.85亿元。
中银国际分析师王维逸认为,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11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为3.0%、6.5%、3.7%和78.6%;环比分别增长-10.7%、-18.5%、-5.2%和13.5%;除新华保险外,其余4家险企单月保费环比增速均为负增长。
“从11月保费数据来看,上市险企负债端渠道策略有所分化。这是因为从11月起,各家险企陆续备战2020年开门红销售,个险渠道销售节奏转换导致。”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指出,国寿、新华今年提前开启了“开门红”,主推产品利率较高,吸引力较强。太保、平安继续实行淡化“开门红”、各季度均衡发展的策略。此前国寿、新华代理人队伍规模扩张,为“开门红”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预计将对2020年“开门红”产生较大积极影响。
一位险企人士预计,“开门红”策略的差异将引起明年一季度甚至2020年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的分化,在NBV增速方面有可能超预期。
转型节奏决定NBV增速
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7%、16%、7%和3%。
据上市险企披露的相关数据,平安、国寿2019年前三季度NBV增速分别为4.5%、20.40%,第三季度NBV增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上半年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和人保的NBV增速分别为5.9%、22.7%、-8.4%、-13.3%和-8.7%,已经出现分化。
刘文强认为,险企转型节奏与深度的差异将决定NBV增速的分化程度。从平安、太保、国寿、人保的转型进程来看,第一阶段基本已经结束,平安的战区调整、职能上移等措施,太保的转型2.0,国寿的鼎新工程,人保的“3411”工程都在持续推进,新华的“一体两翼”战略即将进入关键阶段,明年也是转型成效的检验之年。转型效果将直接体现在人均产能上,进度上的差异将引起新业务价值的分化。
在保险股的估值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分红对保险股投资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险企估值将更加直接反映市场分红预期的边际变化。以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为基础的估值体系可以体现一家公司的远期现金流价值和未来的新业务成长性。
“目前可以认为,保险已经进入一定程度的市场成熟期。在未来NBV规模扩张空间有限的前提下,股东与投资者会更聚焦于存量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分红。以营运利润为基础,分红水平更加稳定。营运利润在估值体系中的地位有望提升。以营运利润为基础的稳定分红将有力支撑估值,提升估值溢价,部分险企或将面临重新定价机会。”上述人士表示。
发力保障和储蓄型业务
2020年保险公司的发力点在哪?万联证券分析师缴文超预计,2020年险企的保障型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储蓄型业务呈周期性增长。保障性产品和储蓄型产品是寿险公司目前销售产品的两大方向,共同促进行业保费收入不断增长。
“一方面,保障型产品是保险业近几年回归保障背景下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更依赖于死差和费差长期稳定贡献利润,有助于险企降低利差依赖和资本市场相关性,能够推动险企更加稳健地经营。另一方面,我国居民保险保障缺口仍然很大,未来5-10年内有望驱动保障型业务保持高速增长。长期来看,储蓄型业务仍然会是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动力。”缴文超表示。
健康险将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刘文强认为,未来费率将根据公司精算模型、产品参数调整、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被保险人风险情况综合评定,同时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外延式发展,各险企间费率水平差异或将逐步显现,龙头险企在数据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从2019年数据来看,健康险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健康险增速达30.9%,占人身险保费的比重为21.95%。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赔付支出增速较快,达36.99%,高于保费增速。”刘文强指出,健康险市场增长最快的两大险种产品费率已发展到极致:一方面产品费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手续费越来越高,再保市场亦已感受到压力,健康险的利润空间逐渐受到挤压,需要避免健康险成为下一个“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