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的持续来袭,燃气概念股再次成为热点。8月至11月,深圳燃气和贵州燃气最高涨幅均超过60%,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大增超过18%,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由此12月17日成都燃气的上市,引发业界关注。
招股书显示,天然气销售和安装在成都燃气的主营收入中占比超过90%,换言之,成都燃气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初装费和燃气使用费。
虽然,天然气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供气企业看起来似乎能高枕无忧。然而,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魏旭锟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占比高达90%的初装费和燃气使用费的定价需要通过政府听证会来决定,因此这种商业模式下,燃气公司的产品几乎没有定价权。此外,天然气采购成本是燃气公司的主要成本来源。天然气产业上游和中游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公司所垄断。采购气价是由中游门站价格制定,也就是说,燃气公司的采购成本议价空间有限。
对于燃气公司来说,产品和采购成本几乎均无定价权,在相对稳定的收支结构下,成都燃气的毛利率长期稳定在21%至25%之间,变动较小。魏旭锟表示,投资燃气公司就类似于投资一个债券标的,在公司发展稳定了之后,低估值和高分红率就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此次成都燃气提出要募集11.5亿元来投资成都市环城高速的建设项目,然而招股书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已经向股东分红累计金额超过17亿,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账上现金超过8.5亿。这显然是一家并不缺钱的公司。但稳定的背后,如何增长却是一个难题。
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德臣曾公开表示,“结合持续利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形势,公司将紧紧围绕大区域、大产业、大品牌、大平台的新战略目标,强化市场拓展和区域整合”,从而实现公司增长。
然而,对于燃气公司来说,通过异地扩张来实现增长并非易事。魏旭锟表示,异地扩张主要由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新获得的特许经营权,另外一方面是收购别的燃气公司,这个增速一般不会太快,因为大部分地区的燃气业务都由当地的国企来运营,要跨区域运营比较困难。
招股书显示,成都燃气2016年至2018年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02%、7.08%和-8.98%。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成都燃气涉及的司法风险高达293起,其中涉及供用气合同纠纷的就超过200起。
实际上,在A股市场上类似成都燃气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这其中,很多公司的股价均在近期创出新高。“煤改气”改革、超过18%增速的市场需求、环保压力以及冷空气来袭等众多因素均为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商业模式中的定价权受限、成本压力以及经营风险也是投资中不容忽视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