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资险企无论增资还收购中资险企股权,都形成了一波高潮
■本报记者 冷翠华
险企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进一步做大业务,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整理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共有27家险企增加注册资本金总计326.01亿元,其中有11家公司为外资险企,增加注册资本金总计63.4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多家外资险企积极增资,是今年不同往年的突出特点,反映出在一系列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积极看好中国市场。
13家险企增资超10亿元
今年,有13家险企增资超过10亿元。其中,中邮人寿增资65亿元,建信人寿增资60亿元,注册资本分别增长至215亿元和71.2亿元。27家增加注册资本的险企中,15家股东股权结构没有发生改变,12家股东持股比例与增资前有变化。
从资金来源看,中石油专属保险公司将10亿元未分配利润按股东持股比例转增为公司注册资本,转增后,注册资本增加至60亿元。建信人寿、复星联合健康、阳光财险、长安责任等11家险企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实现增资,其余险企注册资本为现有股东提供。
今年增资最多的中邮人寿已经连续3年有大笔增资动作。2017年6月份,其注册资本从65亿元提升至100亿元,2018年2月份增资50亿元至150亿元,今年再次增加至215亿元。从偿付能力来看,该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9.26%、174.01%和161%,可见,其偿付能力维持在充足Ⅱ类水平之上。不过,今年3月份,北京银保监局对中邮人寿北京分公司下发风险提示函,对其2019年满期给付及退保风险进行风险提示。为此,中邮人寿北京分公司成立工作小组,开通满期给付绿色通道,优先处理满期给付业务,同时,持续做好风险日常监测,及时提示邮银渠道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妥善处理投诉和纠纷。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往往需要更高的注册资本,以确保其偿付能力。从偿付能力整体情况来看,根据银保监会消息,当前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仅有少数公司偿付能力比较吃紧。到三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5%,较上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2%,较上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7.4%、239.8%和312.9%。105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69家被评为B类,2家被评为C类,1家被评为D类。
纵向来看,近几年,我国保险行业每年都在增加注册资本,不过从总规模来看,2016年到2018年保险行业增资总额分别为746亿元、470亿元以及342亿元,今年的增资总额大体与去年相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外资险企积极增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增资的27家险企中,有11家为外资险企,增资额总计达63.4亿元,无论是增资公司的数量还是增资额,都明显高于往年。其中,6家公司为寿险公司,4家为再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1家为财产险公司。
在外资险企中,10家公司增资额全部来源于股东提供,增资后股权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仅有现代财险1家公司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增资。
现代财险在公告中指出,为积极应对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竞争环境,把握中国市场机遇,同时满足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及业务发展需求,公司管理层经认真研究,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新增11.17亿元注册资本均由新股东认购,包括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红杉曜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进行认购。
增资后,现代财险的注册资本从5.5亿元增加至16.67亿元,同时,原股东现代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的持股比例从100%下降为33%,联想控股和迪润科技分别持股32%,另外两家股东分别持股1.5%。
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今年5月份和7月份,相关部门先后推出包括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在内的开放新政策;10月份,国务院修改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放宽准入限制;近日,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保险业最新开放举措要求,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并为2020年适时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预留制度空间。同时,不再对“经营年限30年”“代表机构”等相关事项进行规定。
在政策影响下,今年外资险企无论在是增资方面还是在收购中资险企股权方面,都形成了一波高潮。例如,安达保险通过连续受让股份,其持有华泰保险集团的股份将达46.2%,下一步目标是持股至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