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即将迎来收官之年,中央政治局开会定调明年经济!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会议并提出,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做好“六稳”工作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首次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9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今年以来,围绕“六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在展望2020年经济时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从实现“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大目标来看,2020年宏观政策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建议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
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此外,会议强调,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业内人士看来,允许逆周期调控更灵活的择时发力,将有利于保证经济在小幅波动中实现整体稳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从长期来看,增速下行是长势,“增质”加力更重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已从扩大要素投入,转向提振全要素生产率。
程实认为,未来的逆周期调控料将衔接长短期的政策关切,并据此确定政策力度和方向的边界。从力度来看,逆周期调控的发力有望保持结构性、阶段性,尽量避免引发宏观杠杆率的多季度持续上升。货币政策将继续侧重以改革方式打通利率传导通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12月6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3000亿元,超额对冲到期的1875亿元,但操作利率维持在3.25%。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美联储进一步降息预期下降、通胀还在高位,在11月先后下调MLF、逆回购利率后,12月政策利率暂时保持不变。
此前,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更多是来自于结构性问题,因而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并不适宜通过大水漫灌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来维持高增长,而应当更多倚重结构性政策,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合力,在调结构过程中容忍经济增速的小幅下滑,防止资产价格上涨和系统性风险的集聚。
近期,央行多次强调珍惜货币政策常态化空间。例如,不久前,央行行长易纲刊文称,要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文中提到:“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通货膨胀整体上也保持在较温和水平,加之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应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另外,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会议还强调,明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0年恰好是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此前央行发布2019年版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及,2019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承上启下年份,需要完成各项任务部署,作为收官之年,2020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向治本过渡。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近日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加大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力度,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实效。具体来看,一是通过在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微观上推动企业降杠杆、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二是稳妥果断处置有关风险,防止风险恶化和蔓延,坚决打破刚性兑付,强化市场纪律;三是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稳步推进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稳妥有序压降存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