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楠
近年来,条码支付在中国迅速普及。特别在高频、小额的日常生活交易场景,条码支付以其便捷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现金和银行卡支付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条码支付的普及,让中国走出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路径,推动中国移动支付的整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承办《中国条码支付发展报告(2019)》发布及闭门研讨会11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办。业界专家济济一堂,就中国条码支付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深入探讨。会上发布的报告建议:未来,在条码支付的监管政策方面,需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执行性;理顺市场竞争关系,建立公平竞争秩序;尊重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推动行业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坚持包容性监管,平衡好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本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华作为报告主编,对《中国条码支付发展报告(2019)》的具体情况做了详实的汇报。
程华首先介绍了条码支付的发展历程。“条码支付在中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条码支付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支付所具备的覆盖性有限、硬件成本高、支付流程长等痛点。”程华介绍到。同时,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支付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迟迟无法展开,为条码支付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创造了契机。
因条码支付在高频、小额的场景下的适用率非常高,当前条码支付占有的市场规模较大,在C端的渗透率非常高。在B端,条码支付也在不断开拓场景。程华认为,条码支付促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可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程华分析,作为条码支付的先行者,我国应该长远布局,高瞻远瞩,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条码支付在全球零售支付体系中的普及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王建伟在发言中表示,随着条码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加剧了未来市场格局的不确定性。他提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在微观层面加强对零售支付条码的统一、条码支付与交易场景的深度融合、支付机构的获客成本与分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宏观层面加强对支付、清算机构之间以及内部关系、支付产品创新与防范化解支付风险关系、行政管理与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零售支付市场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教授从不同方面针对条码支付做了点评。比如,监管层是否在电子支付基础层面达成共识,推动上位法建设;条码支付的安全与效率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条码支付与支付+的边界问题以及条码支付的金融开放问题,杨涛提出应明确条码支付在零售工具体系中的定位,并思考条码支付作为中国的比较优势需要关注的要素及面临的挑战。
此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相关专家、上海支付协会副秘书长马颖、以及来自腾讯金融、蚂蚁金服、阳光金科、京东数科、神州信息、滴滴金融、苏宁金融、小米金融、雪球财经等机构嘉宾从监管、学术、市场应用等角度,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对《中国条码支付发展报告(2019)》进行交流与研讨,分享了对推动条码支付在全球零售支付体系中的安全与普及等问题的思考和条码支付在国内发展思路的建议。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