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加快品种供给、丰富产品层次、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环境,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工作,这些成为了“2019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的主基调。11月30日至12月1日,4家期货交易所相关领导齐聚深圳,共话下一步发展方向,《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获悉,加快推出期货期权新品种,做好行业国际化准备成为了共识。
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郑商所已经上市了红枣、尿素两个期货品种和棉花期权;未来的一个多月内,纯碱期货、PTA期权、甲醇期权和菜粕期权也将上市,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与此同时,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向记者透露,为了给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交易所还将从推进产品业务创新、改善产品供给、完善规则制度、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等方面,继续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一篮子新品种待推出
今年前10个月,期货市场成交有所提升,仅从郑商所上市期货品种来看,单边累计成交达9.2亿手,同比增长39%。
“郑商所将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党委各项要求,加快新品种供给,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鲁东升表示,郑商所将从新品种供给和老品种改造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据介绍,除了即将上市的纯碱期货和PTA期权等品种工具外,郑商所还将陆续推出花生、短纤、瓶片、PX等期货品种和动力煤、玻璃期权;深入推进咖啡、马铃薯期货品种研发,待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将在综合业务平台上开展场外期权等业务。
此外,郑商所还将加大储备品种研发力度,进一步丰富完善现有期货品种体系,形成品种联动,打造相应产业链板块;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研发储备一批品种。作为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之一,建信能源化工ETF近期正在募集资金。下一步,郑商所将持续跟踪研究,加强与证券交易所和基金公司的沟通,做好更多商品期货ETF产品的储备工作。
对于即将上市的PTA等期权品种,鲁东升认为,期权在促进市场稳定,降低波动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期权品种的增多,将会形成更好的市场生态,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发挥功能作用。“同时,郑商所将适应现货市场发展的需要,做好已上市品种的合约规则修订完善,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他表示,郑商所将围绕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继续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动特定品种对外开放。二是优化完善对外开放配套服务。三是做好跨境交易技术支持。四是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对外开放路径。五是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基础工作。
进一步优化市场交易环境
记者从分论坛——“第四届期货投资机构论坛”上了解到,随着国内期货衍生品工具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券商、公募、私募和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进来,并成为期货市场重要的主导力量之一,投资产品化和散户机构化趋势正在形成。
“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对于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市场参与者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说,交易所在服务机构投资者方面做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加快品种创新和供给,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和策略组合;促进市场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积极探索场外市场建设;修改完善品种合约规则,提升投资者参与空间;大力推进国际化等。
未来两个月内,郑商所将上市纯碱期货和PTA、甲醇、菜籽粕期权等四个新品种新工具。今年以来,郑商所修改完成了强麦、玻璃、棉纱等品种合约规则,优化了PTA、棉花、苹果、菜油和菜粕等品种交割仓库布局和升贴水。10月份,郑商所还对部分期货及期权品种的限仓进行了调整。此外,去年上线的场外综合业务平台也稳步推出了多项场外业务,今年以来已携手结算银行,为20家实体企业融通资金超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批获准发行的商品指数ETF,追踪郑商所PTA、甲醇、动力煤等期货品种走势的建信能化ETF已于日前在深交所公开募集。“商品指数ETF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具有重要意义。”建信基金资产配置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朱金钰表示。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GDP体量和仍然较高的增速为商品衍生品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军在论坛上表示,对机构投资者在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期货监管政策的主线,一是防控风险,二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其中包括增加品种供给、完善交易机制和培育机构投资者。”
王晓明表示,为了给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产品业务创新,改善产品供给。二是完善规则制度,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三是优化技术系统,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四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良好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