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期货衍生品工具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券商、公募、私募和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进来,并成为期货市场重要的主导力量之一,投资产品化和散户机构化趋势正在形成。
“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对于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市场参与者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月1日,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在第四届期货投资机构论坛上表示。
据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晓斌介绍,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4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7722只,2018年末为74634只。50亿以上规模私募数由2018年末的508家,上升到541家,呈现出较稳健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作为首批获准发行的商品指数ETF,追踪郑商所PTA、甲醇、动力煤等期货品种走势的建信能化ETF已于11月11日在深交所公开募集。“商品指数ETF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具有重要意义。”建信基金资产配置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朱金钰表示。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世界第二的GDP体量和仍然较高的增速为商品衍生品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军在论坛上表示,自己对机构投资者在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期货监管政策的主线,一是防控风险,二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其中包括增加品种供给、完善交易机制和培育机构投资者。”
对此,王晓明表示,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产品业务创新,改善产品供给。加快推进PX、短纤、咖啡、花生期货上市,扎实做好价格指数等期货品种的储备,推出更多场外新业务,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二是完善规则制度,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加快修改完善动力煤、水稻等品种合约和规则,在更多品种上扩大品种持仓限额和持仓标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扩大“保险+期货”的力度。
三是优化技术系统,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郑商所今年制定了信息系统发展规划,推动现有系统全面升级,进一步完善新一代结算平台,持续优化会员服务系统,完善交割、仓单等业务办理功能。
四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将继续加大“三业”活动、现货市场调研和大宗商品业务培训班等各类市场培育活动的力度,推动机构投资者了解参与期货市场,推进产投对接、深化产融结合。不断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共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