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医保谈判准入药品名单揭晓的当天(28 日),一则医保谈判组成员“灵魂砍价”的视频传遍全网,一粒10mg达格列净片(安达唐)的价格从5.62元被砍到了4. 36元。
阿斯利康生产的达格列净片(安达唐)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标杆药品,2018 年新进了基药目录但没有进入医保目录,此次通过谈判准入被纳入了目录乙类药品范围。第一财经记者查询京东发现,一盒14粒10mg的达格列净片(安达唐),京东自营价格为205元,也就是说,一粒价格为14.64元。以此单价来计算的话,进入医保目录之后,达格列净片降价幅度达到70%。
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此次谈判成功的70个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60.7%。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谈判准入药品大幅降价的背后,离不开国内顶级临床专家和药物经济学专家对医保底价的测算,也离不开医保谈判组“锱铢必较”。正如上述央视视频中参与谈判的浙江省医保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伟所言,药品砍掉是一分一分地砍,对全国来说,每一分钱(累积起来)可能就是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此次药品谈判亮点之一,是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 多数进口药品均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28日,来自吉林、福建的两位谈判专家亲身讲述了“全球最低价”是如何炼成的。
进谈判间才知道“医保底价”
今年的“双 11”,2019年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开始。在这一天中,第三谈判组专家、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刘宏亮的手环提示他,整整 11 个小时,他都处于高度压力之下。
刘宏亮表示,在谈判过程中,既要考虑群众期待和基金承受能力,又要考虑药品企业生存利益和研发成本,如何选取平衡点、达到供求双方的标准,他们深感千斤重担。
“每一分钱都是我们争取的焦点。平均每天10余个品种的谈判,每一次都是理念、价值、心理的激烈碰撞,专家团队的精神和体力都是高度紧张,可谓是压力山大”,刘宏亮说。
医保谈判全程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在谈判前,专家们要学习谈判专家守则,签订保密和廉政承诺书及无利益冲突声明,严守纪律。
现场谈判专家主要抽调了来自全国医保系统的骨干力量。以刘宏亮所在的第三组为例,人员来自吉林、辽宁、广东、广西、海南,从业时间最少的也超过了15年。有从医保启动之初、甚至公费医疗办时就从事这项工作,有专门设计制定政策的,也有专门从事经办服务的。
刘宏亮说,专家组每天随机抽取谈判间,进了谈判间才知道所谈品种,谈判时才知道药品的医保底价,也就是说除了专家团队是固定的,其他都是随机的。另一位谈判专家,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负责人林崧也表示,谈判时实行抽签“双盲”方式来确定谈判地点及产品,有效保证谈判的公正透明。
从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药品准入谈判分为5个阶段:一是制定谈判方案,收集汇总相关数据,为测算工作打好基础;二是测算谈判底价,三是加强与企业沟通,引导其形成合理预期;四是周密组织现场谈判,五是签署正式协议。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在测算底价阶段,组织多名院士在内的国内顶级临床专家成立临床专家组,对所有谈判药品进行评审,作为底价测算的重要参考。制定谈判药品测算技术要点并反复论证。组建药物经济学组和医保测算组,按照技术要点平行测算,形成每个药品的谈判底价。
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之一,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表示,国家医保局遴选了近40位来自全国医学和药科大学、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从事于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专家。专家们对150个谈判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评审。在20余天的时间内提交评审报告并提出对药品价格的意见,并听取了每一位专家对谈判药物的评审意见,形成建议价格和提交评估测算报告。
胡善联表示,此次药品经济学测算过程,结合中国的经济水平,探索了适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审的成本效果阈值,同时,充分运用国际参考价格,对10个发达国家、亚洲国家和境外地区的价格作为参考,鉴于我国人口和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市场规模大的特点,希望谈判的价格能低于国际最低的参考价格。
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负责人林崧表示,国家医保局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获取相关药品各种信息数据,组织临床专家开展有具体规则和分值的评估,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对药品全球价格分布进行评价,以及邀请医保基金测算专家进行数据精算,为谈判组提供精准数据,对谈判的成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两次报价均超过预期价的15%即出局
我国广大的市场规模成为医保谈判专家手中的重要筹码,“以量换价”是这次谈判的核心之处。在央视视频中,许伟对药企代表说:“中国有多少人口?现在我们是整个一个国家来跟你进行一次谈判。”
林崧表示,本次谈判综合历次经验,采取市场策略与药物经济学策略分别使用的方式,通过竞争性谈判与比价磋商谈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谈判。
大多数品种采取的是比价磋商的谈判方式,即国家医保局先确定医保支付预期价,由企业报价两次,两次报价均超过预期价的15%将会出局。
林崧说,作为谈判组成员,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引导企业报出诚意价格,并通过磋商谈判促使企业最终报价不高于事先确定的医保支付预期价格。这种谈判方式既加大与企业有效沟通力度,引导企业合理预期,又最大限度严格保守底价信息。
林崧所在组谈判的药品主要涉及肿瘤靶向药物、罕见病药物(包括治疗肺动脉高压、多发性硬化症等罕见病的药品)以及丙肝(1b型)治疗用药和部分慢病用药。
此次医保谈判在对丙肝(1b型)治疗用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性谈判方式。所谓的竞争性谈判即不设定最低价,让企业各自报价,按报价由低往高确定入选品种。
丙肝1b型是丙肝最常见的一种亚型之一,虽然该病发病严重,但该病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高,只是治疗费用高患者负担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在2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新型治疗慢性丙肝药物的成功研发是人类防治慢性病毒性疾病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现在的药物服用方便(口服)、疗程较短(12 周)、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但问题就是药物治疗费用比较高,4年前在美国治疗费用一天为1000美元,近来纳入医保之前在我国一个疗程费用也在3~7万元人民币之间。
鉴于6个丙肝用药普遍疗效显著,治疗效果相当且价格昂贵(疗程费用多超过5万元),依靠药物经济学测算和常规准入谈判难以引导企业将价格降至合理范围,因此采取的办法是,对申请谈判的四家企业6种药品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打分,再由企业打包报价,谈判组依据规则对企业报价进行现场换算,判定谈判结果。
林崧表示,本次竞争性谈判规定首选报价低者中标,如果报价相同,则临床评估高分者中选。这种谈判方式与以往常规方式不同的是,不但需要对企业申报的数据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还要对申报的数据进行换算比对,做出结果判定。谈判组最终顺利完成了这次的竞争性谈判,中选企业的药品费用明显下降,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这次谈判让能治愈丙肝的口服药首次进入了医保,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这三款丙肝直接抗病毒(DAA)药物分别为支付范围限定为基因1b型丙肝患者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商品名择必达)和来迪派韦索磷布韦(商品名夏帆宁)、以及支付范围限定为基因1b型以外丙肝患者的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商品名丙通沙)。
王福生表示,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我国拿到了全球少见的低价格,解决了原来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同时国家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费用,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病人承担不起医疗费用的问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企业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熊先军表示,此次医保谈判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组织两轮集中沟通,向谈判企业介绍谈判工作总体安排、具体药品谈判测算的考虑要素、谈判规则、提交资料要求,引导其形成合理预期,并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建立沟通机制,及时回复企业关心的问题,必要时组织专家专门论证。
此次医保谈判时我国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谈判,新增谈判药品数量和谈判药品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共有150个药品进行谈判,共谈成了97个,谈判成功率为65%。
进行现场谈判阶段之后,谈判专家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谈判,当场宣布结果,并签字确认。
刘宏亮表示,谈判是双向的,每一个参与谈判的药品企业都是带着出价方案来的,当谈判价格已经低于企业预期的底价时,有些企业当时就作出了调整市场策略和管理运营的决策乃至企业根本性改革的战略性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这个当机立断的调整以及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是我们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刘宏亮。
并不是每家企业都可以做到“壮士断腕”,各家企业都有对市场的判断,这也决定了他们在面对谈判专家的“灵魂砍价”时不同态度。此次有 53 个药品并没有谈判成功,价格谈不拢是根本原因。其中,市场大热的 PD-1,更是只有信达生物制药和礼来制药共同开发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谈判成功。
为了引导企业“放心”降价,此次医保谈判还尝试引入了国际通行的“价格保密”的做法,对部分药品的成交价格承诺官方不对社会公开。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相关文件发现,有47个药品,企业对其申请了价格保密。
诺华肿瘤(中国)市场准入部负责人邓阅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诺华肿瘤这次谈判成功的三个药品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也申请了价格保密。这么做既能保证中国患者可以用到低价的药物,又不会对其他国际市场带来价格体系的冲击。
第一财经还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价格保密”是出于官方对企业的承诺,主要用于政府之间药价的采信,待明年 1 月1日新医保目录落地之后,民众仍是可以从药品招采网站以及医院等渠道得知这些药品的价格,患者已经会有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