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概念今日盘中表现活跃,截至午间收盘,大唐电信、通富微电涨停,闻泰科技、长电科技等跟涨。
消息面上,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艾媒咨询 CEO、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中国的非现金支付已占比91%,中国在刷脸支付的技术积累和商业化探索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也更值得获得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报告显示,刷脸支付也带动了刷脸硬件制造商等一系列新产业新职业,仅支付宝刷脸领域就直接或间接带动了至少50万人的就业。
根据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报告显示,移动支付越来越受欢迎,到了2020年,全球非接触式支付的使用者数量将增长一倍。手机支付的排名当中,苹果Apple Pay用户达2.27亿。Google Pay从2018年的3,900万用户将增长到2020年的1亿用户,而Samsung Pay从去年的5,100万成长至1亿用户。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长相对较快。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594.64亿笔,金额612.9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272.74亿笔,金额8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05%和31.52%。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911.87亿笔,金额63.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01%和23.04%。
民生证券认为,在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与腾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政策有望推动移动支付向更多场景渗透,NFC等支付方式同样值得关注。随着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运营商的积极推进,NFC技术有望逐步普及。目前金融机构是NFC技术推广的主力军,银联的“云闪付”已经能够在苹果、三星等多种手机上应用,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新零售、餐饮以及智慧出行等公共服务。随着人民银行对移动支付的全面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或将更多向普惠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渗透和转移,面向B端市场的移动支付潜力有望被进一步激发。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深度合作的公司,以及NFC产业链上的重点公司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新国都、石基信息、新大陆、中科金财、华胜天成。
而在移动支付中,业内人士认为,刷脸支付目前商业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刷脸支付”或许将促进支付行业再一次变革。
广证恒生证券表示,人脸识别以其非侵扰性、便捷性、友好性、非接触性、可扩展性等优点成为生物生物识别的翘楚。从供给角度看,三大因素推动人脸识别落地应用。中国人脸识别算法精确率居全球领先水平、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的逐年递增以及人脸识别相关的人才储备居世界第三对人脸识别产业形成技术面支撑;从2015 年支持银行业的远程开户到2017 年12 月明确提出到“2020 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 90%”对人脸识别产业形成政策支撑;中国对人脸识别初创公司的资金支持突破十亿美元形成资金面支撑。从需求角度看,人脸识别主要应用领域金融和安防对人脸识别需求广阔,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人脸识别市场。2018 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72%应用在安防领域,20%应用在金融领域,未来两大市场对人脸识别技术需求旺盛。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在2021 年达到53.16 亿元,成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市场。
上游芯片和中游技术是短期产业核心驱动,技术是投资上游芯片及中游的关键考量要素。影响人脸识别产业链上游发展的三大要素是芯片、算法和数据集,目前上游芯片领域亟待突破,数据集需扩大以加强算法在实际的正确率;中游3D 人脸识别技术成未来发展趋势,但仍有成本难关和技术难关;我国基本缺席上游芯片的开发,部分在中游有所布局;目前产业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新技术驱动行业螺旋上升发展,因此技术是上游芯片及中游企业的关键竞争要素。下游场景应用决定未来人脸识别行业竞争格局,市场能力是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下游市场,云从科技占据银行领域的第一供应商位置,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的龙头位置仍未动摇,以海康威视为例可以看出渠道优势是率先占据细分市场的关键因素。考虑技术和渠道两大维度,建议关注佳都科技、大华股份、川大智胜、像素数据等人脸识别相关企业。